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要闻 >

是谁让“饭圈”背负“沉没成本”的枷锁?

2021-08-17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是谁让“饭圈”背负“沉没成本”的枷锁?

  黄启哲

  不良粉丝文化的疯狂程度正不断突破底线。辞职逃课追星、干扰公共交通治安、甚至挑战行业规范与社会法治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个庞大群体中,甚至不乏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社会阅历的成年人。面对充斥社交网站的控评和无聊热搜,普通网友不堪其扰:喜欢一个明星,安安静静看他演戏、听他唱歌不好吗?追问“饭圈”生态何以至此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厘清“饭圈”追星的情感何以疯狂至此。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沉没成本”,指的是过去已发生、无法追回的成本投入。比如,面对一支业绩堪忧、持续下跌的股票,坚守可能回本平仓甚至有高额收益的期待,选择不断加仓而不是及时止损。有时候,为获得某App现金提现的促销诱惑,明知朋友帮忙“砍一刀”的进度条越来越慢,联想到之前拜托朋友所付出的努力与时间,还是不肯半途而废。这也是“沉没成本”。  

  对于“饭圈”粉丝来说,为偶像打投、集资、购买代言产品所花去的情感、时间和金钱,都是“沉没成本”。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可能会发现对方能力欠佳、人品有亏,但有了长期大量的付出,总心存“人会成长会改变”“未来可期”的幻想。更进一步,面对“偶像失德”的外界质疑和负面新闻,相比理性倾听外界声音理智“脱粉”,宁愿选择搜罗有利于自家偶像的信息甚至谣言,攻击发表意见的普通网友。实在无力辩驳,则“躺平”任由网友讥笑,而“我自岿然不动”。外界看来可笑的“自欺欺人”,实际是粉丝面对风险启动的自我防御机制——“沉没成本”越高,便越难割舍。

  是谁让粉丝越陷越深,背上“沉没成本”的枷锁?一套多方参与的“吸粉—宠粉—固粉—虐粉”洗脑体系是罪魁祸首。

  “吸粉”,便是用尽一切手段扩大“饭圈”群体。放眼微博,一水儿的明星热搜、营销号内容、宣发声量远高于其他的偶像养成类节目,都在通过大量信息流,营造追星的舆论氛围,从而让大众形成“追星很普遍、很时尚”的心理暗示。与此同时,明星团队则通过打造人设、外形包装、制造话题等手段包装流量明星,来给粉丝一个“喜欢的理由”。

  “宠粉”,则是明星“亲自下场”强化与粉丝之间的情感羁绊。明星会反复表态把粉丝作为家人、恋人。而对于粉丝,合影、发精修美图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被视为“恩宠”。

  “固粉”,依靠的则是建立后援会、粉丝群,来营造封闭的圈层。身在其中,粉丝无需理会外界声音,而是从群体内部寻求价值与情感认同。这样一来,偶像团队与职业粉丝便能更好地将“爱他就要为他做数据花钱”的观念根植“饭圈”。

  最后的“虐粉”,则是整个体系中最致命的一环。这是指明星或其团队、职业粉丝通过塑造自己被孤立、被造谣的形象,来让粉丝产生同情,激起他们的保护欲。“虐粉”的常用话术是:出现负面消息就是得罪资本或者被竞争对手买“黑料”;没有戏拍、没有代言就是“被公司冷藏,团队争取资源不卖力”。不管是否属实,粉丝都会在这一轮“偶像保卫战”中,对偶像的情感更深一层。

  如此运作下来,偶像经济利益链对于粉丝的“收割”便易如反掌。粉丝变身“数据工人”,通过打榜、集资、做数据帮“偶像完成梦想”的同时,自己也深陷“沉没成本”的泥沼。一旦偶像遭遇危机,自身就陷入纠结:已经走了那么久,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吗?他们全然忘了,规则与体系本身的荒谬野蛮,其建立制定者更是傲慢贪婪:粉丝盖楼参与见面会抽奖,哪怕中奖也会被告知留言字数不够多代表诚意不足,被强行剥夺与偶像见面的奖励;偶像参加节目,上到主持人下到工作人员都有粉丝集资购买的豪奢“伴手礼”……

  眼下,国家监管的重拳出击,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偶像经济利益链的作恶手段。然而,情感的枷锁还要靠自我挣脱。正视“沉没成本”及时止损,不妨扪心自问,追星追的是快乐,是积极向上力量,而不是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置身乌烟瘴气的信息情绪垃圾场,不是吗?

【编辑:陈海峰】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多个抢票软件被12306屏蔽

多个抢票软件被12306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