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

2020-11-07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图片依次为沪剧《敦煌女儿》、评剧《母亲》、豫剧《村官李天成》剧照。

  对话人:

  贾文龙(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  

  张曼君(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曲导演)

  武丹丹(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副主编)

  任飞帆(本报记者)

  核心阅读

  现代戏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体现时代精神,很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与传统戏相比,现代戏更加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拓展了戏曲艺术表现空间

  传统戏曲表现手段如程式,可以被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戏中。基于创作需要,现代戏亦可融入其他艺术元素,但要避免背离戏曲假定性、诗意化的本质

  戏以曲兴,戏以曲传,能够流传下来的戏曲作品,一定有成功的戏曲声腔艺术和经久流传的唱段,同时还要有立得住的经典人物形象,深刻反映时代精神

  反映时代 观照现实

  记者:若以20世纪初“时装新戏”为起点,戏曲现代戏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尤其近年来,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推动下,戏曲现代戏呈现生机勃发的景象。在文艺作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戏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喜爱?

  贾文龙: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戏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很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我所在的河南豫剧院创排“公仆三部曲”:《村官李天成》讲述改革开放后,基层党员干部带领全村勤劳致富的故事;《重渡沟》紧扣时代脉搏,将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结合,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形象;《焦裕禄》在舞台上再现“为民、求实、奋斗和无私”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其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张曼君:现代戏不仅聚焦现实题材,而且体现时代精神。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工作者,我能够和同伴们通过戏曲作品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表现这片土地上的火热生活,我感到非常幸运。

  记者:现代戏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有哪些独特魅力?

  武丹丹:传统戏比较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外部动作,现代戏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这是现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对戏曲表现空间的拓展。此外,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这是现代戏的另一大魅力。

  坚守本体 创新形式

  记者:现代戏在题材上面对的是当代生活,在艺术形式上承接的是传统表现手法,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作为戏曲重要艺术手段的程式,如何“适配”于当代题材和人物?一方面,古典语境下的部分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难有用武之地;一方面,具有典型当代生活特点的情境、动作尚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程式。

  贾文龙:当代生活与古代相比,确实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戏中,很多生活场景都有相应的服饰和程式来表现,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剧情。在现代戏里,虽然不能再通过髯口、水袖或脸谱来帮助观众认识人物,但依然可以利用传统程式展现人物内心。比如在传统戏中,“跪搓步”这个程式是双膝跪地,通过膝盖的交错挪动前行,一般用于危急之时。在现代戏《焦裕禄》中,我就用“跪搓步”来表现焦裕禄面对饥饿的乡亲时内心的痛苦;表现焦裕禄在生命后期病痛难挨,但仍坚持工作时,我加入“硬抢背”等传统动作,以此外化人物肉体上的剧烈疼痛和精神上的坚忍;最后,当主人公积劳成疾,终于坚持不住时,我再次借用传统戏中的动作,重重地倒在舞台上。一连串传统戏曲表现手法鲜明刻画出主人公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在最后这一瞬达到高潮。

  武丹丹: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坚持虚拟化与情感外化是其重要特色。程式既要对典型的动作特征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又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打个比方,表现现代生活中驾驶汽车、接打电话等动作,把相关道具直接搬上舞台是最简单的做法,但这样做有悖戏曲的审美特质。现代戏可以借助传统的步法身法,让观众意会。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有一个场景表现梅兰芳与一位黄包车夫的相遇:舞台上用一根麻绳、一盏马灯代指黄包车,“拉车人”与“坐车人”通过脚下功夫,共同营造出车行车止、车快车慢等具体情境,进而表现出迷茫时的梅兰芳如何在普通大众身上找到前行动力、如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这种手法就化自传统。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