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曲小镇巴城:重阳新人传古曲
中新网苏州10月25日电(记者 钟升)25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走在江苏昆山的巴城古镇里,软糯温婉的昆曲声处处可闻。一年一度的重阳曲会如期开唱,犹如为600多岁的昆曲祝寿。
600多年前,昆曲在巴城傀儡湖畔发源;顾阿瑛筑草堂、开雅集,广邀天下文人雅士始成昆山腔;魏良辅改昆山腔为水磨腔;梁辰鱼创《浣纱记》,昆曲化为昆剧。在巴城,“百戏之祖”完成了“靡殇之音—昆山腔—水磨腔—昆曲—昆剧”的华丽转变。江南乡“音”终得登大雅之堂。
杨守松的《浣纱记》力求原汁原味呈现出500多年前梁辰鱼笔下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钟升 摄
“吴越春秋写昆剧,时人尽道雪艳词。英雄美人两相惜,成就千古《浣纱记》。”24日晚,巴城版《浣纱记》进行了首演。听见自己编写的曲目经他人唱出,国家一级作家杨守松满脸欣慰。
2005年退休后,杨守松把工作室迁到了幽静的巴城镇,并爱上了巴城土生土长的昆曲。机缘巧合下,杨守松开始重新编写昆剧开山作《浣纱记》。不同于以往的改编,杨守松想呈现的,是初诞之时,原汁原味的昆剧。
无需繁复的化妆与精致的舞台,兴之所至,曲友们就在小镇路边唱上一曲。 钟升 摄
杨守松说:“500年前先人创作的昆曲,500年后我们原汁原味地把它演出来。这是一场跨越五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艺术对话。昆山现在已经是全国经济最强县,但不同于经济可以短时间内跨越式发展,文化必须是一个长期激励的过程。巴城镇从很小规模的重阳曲会,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远近闻名的‘昆曲小镇’。一年四季都有海内外的曲友、演员来巴城以曲会友,周边大学的留学生甚至经常来学唱、‘打卡’。发源于江南水乡的传统昆曲,就这样传向世界各地。”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始终记得,自己几年前在巴城看见“向伟大的昆曲艺术致敬”标语时的激动心情。“这个标语喊出了我们热爱昆曲、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心里话。昆曲就是伟大的艺术。复兴传统文化,是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我们只有重新认识评价,并积极、努力学习祖先的优秀创造,我们才能创造属于我们今天、无愧于未来子孙的新文化。”
由昆曲衍生出众多文创品,让古老的昆曲以更多方式走进现代的日常生活。 钟升 摄
浙江传媒学院桐音曲社创始人刘志宏特意带了三位爱徒来参加曲会。昆曲方向的博士刘志宏在浙江传媒学院任教时筹建起了昆曲社。“以往传说中的昆曲走进了生活中,大家反应都非常强烈。我们组织第一届钱塘雅集时,本来只准备了六七十个人的座位,结果会场人都站不下。”
借着这股劲头,刘志宏在文学院开设了昆曲剧本创作、昆曲演唱欣赏、古典诗词写作等课程,“每个学期开新课时,还会有以前选过课的学生回来蹭课”。以昆曲为引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慢慢植根于年轻大学生的心中。
一曲毕,在巴城老街走走,买一袭昆曲文化衫、选购几件中意的昆曲文创品。昆曲就这样记在心头、唱在嘴里、穿在身上,走向四方。(完)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