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光”——戴锦华、张莉谈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的女性议题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因为它不仅是关于性别的问题,同时是社会的命题。” “文学或许可以打破阶级的、思维的固化,因为它有一种光。”著名学者戴锦华日前与同为女性学者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针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展开对谈。
“成为女学生与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张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新书发布会”日前在SKPRENDEZ-VOUS举行。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文化中心主任、著名学者戴锦华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一书的作者张莉,围绕现代女性写作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张莉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著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姐妹镜像》《持微火者》《众声独语》《远行人必有故事》及随笔集《来自陌生人的美意》等。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戴锦华 高凯 摄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有关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发生史的研究论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代女大学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是本书关注的对象。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文学现场,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妇女史等背景,本书重现了中国最早一批现代女作家走出闺房、走进学堂、走进社会、开始文学创作的过程。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深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戴锦华与孟悦合著)的影响,张莉坦言这是一部致敬之作,“《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影响了我对张爱玲、萧红、丁玲等现代女作家的重新理解,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非常震惊,同时很好奇,这些作家是怎么成长为作家的?后来慢慢注意到这些女作家都是当时的女大学生,也就是五四运动的第一代女大学生。于是我产生新的疑问,这些女孩们是怎么考上大学的,她们在考上大学之前经历了什么?她们在成为女作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张莉决定从发生学的意义上重新考察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文学现场,从历史场景和生活细节中寻求答案。为此,她花了很多“笨功夫”去查大量的史料。通过史料,她触及到了一页页鲜活的中国现代妇女的生成史。
“旧式的女学生会被要求做贤妻良母,但是五四以后,尤其1911年以后,会告诉你要做一个女国民,你不属于家庭,你是女国民,你身上肩负重任。女学校里设计的科目,一开始有家政,后来没有了,增加了物理、化学。在这里面,你会看到整个社会对学校、对一个女性的期待在慢慢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些细枝末节,关乎她们终生道路的选择。”张莉说。
“你在慢慢进入这样一个研究领域的时候,会发现那些艰难和不易,那些独属于中国女性生命的轨迹,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那一代中国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尽可能地还原它。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开始从她们的生命经验中获取我作为女性经验的力量。”
戴锦华坦言阅读《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读到了一种对话的力度,同时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个奇特的角度,“这个角度仍然延续着传统中国文学研究的方法,就是作家作品论的,更多去深入到作家的个人生命当中去理解和发现她写作的动力、写作的由来、她的素材、她的情感。但是它又绝不是一个旧式的作家作品论,她有非常明确的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用我现在的理解,就是现代女性的发生。其实女性写作之于中国女性来说,并不是一件五四才发生的新鲜事。但是我们同时又非常清楚,五四一代的女作家,她们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文化、现代汉语的奠基者,她们是全新的发生。这个不新鲜与新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大的历史转折发生的时候,每个个体生命是怎么与它遭遇的?这是我在阅读时觉得兴趣盎然的地方。”
“在五四这个创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有很多的东西都是从无到有的发生,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明是女性,新女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明。那些新青年,其实经常不够新,新青年是由旧举子组成的,因为废除科举了,他们被迫成为新青年。而新女性则是十足的新、十足的发明。所以中国的女性议题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因为它不仅是关于性别的问题,同时是社会的命题。基于我自己这样一个讨论面向,我再一次想到张莉的研究,想到她这本书中细致入微的讨论,所以我自己也重新从她的书当中获得,当我再次阅读时,我觉得是非常有趣的研究。”戴锦华如此说。
上一篇: 多彩满洲里(我与一座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