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族四代人的岁月故事
“你的故事,将来我会写出来” 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族四代人的岁月故事
李昕
李昕是国内知名出版人,从北京三联书店总编辑任上退休后,创作不辍。他近期出版了新著《南海何曾隐风流——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纪事》《清华园的记忆》,从中可以读到他的四代家族故事,绵延百多年,像一曲低回婉转的大提琴曲。我就此和他相约,听他谈谈书写以及书写背后的故事。
李昕一家和李准有着特殊的感情
李准是清朝末年的广东水师提督,在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方面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李昕和李准有亲戚关系,李准是李昕祖父的亲哥哥,也即李昕的伯祖父。
李昕说这层关系不远不近。不近是因为两人不是直系亲属,而不远是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两人实际上都由李准抚养成人,他们和李准有着特殊的感情。
话要从李昕的曾祖父李征庸说起。李征庸共有两儿两女,这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李准,一个是幼子李涛。李涛就是李昕的祖父,他生于1894年,比李准小23岁。1901年李征庸去世时李准30岁,已是朝廷命官。从这时起,李准就承担起了抚养全家的责任,那时李准的大妹妹已经嫁人,8岁的小妹和7岁的小弟李涛就跟随李准生活。李涛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大家庭,他随李准先后在广州、香港、青岛、天津等地居住。李昕的父亲、李涛的儿子李相崇小时在家读私塾,后来到学校读初中、高中,一直到1934年,在天津进入南开大学,学费全部是李准出的。直到1936年李准去世,李昕的祖父和父亲始终与他住在一起,那时李相崇已经22岁。
因此,李准对李相崇来说比一般亲属更亲,影响也更深。而李昕从小也就知道李准其人。
曾祖父李征庸不喜做官,热衷实业
李准的父亲李征庸生于1847年,李准出生那年他24岁,正在北京国子监里读书。1877年李征庸中二甲第13名进士,这个名次很高,因为一甲的进士只有三名,二甲第13名相当于总名次的第16名。李准在回忆录里只谈到父亲在会试中的贡士名次,而未提到殿试成绩,前些年李昕到北京国子监查阅立在那里的明清进士题名碑,直接找到了李征庸的名字。
获得进士后,李征庸被皇帝钦点任刑部主事,主管贵州司。第二年二月间,他父亲“偶染微恙,竟至不起”,李征庸急忙回家奔丧,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李准,这时李准7岁。
李征庸原本就不喜做官,热衷实业,他利用丁忧居丧假期,实现改造家乡的计划。他在自己房子旁边加盖5间作为学堂,让同宗同族的几十个孩子和儿子李准一起到学堂读书。他花了不少时间阅读农书,研究耕作、养殖的方法。还考察了家乡一带的山间矿产,开煤矿和铁矿,这些实业都大获成功。
这样不知不觉过了8年,李征庸听闻有地方官说他“舍官不做与民争利”,这话传到他耳朵里,令他非常恼火,一气之下把经营多年的煤矿、铁矿赠送给家里没有官职的亲戚,自己到北京谋职。临行前,他教育李准,将来要为国家做大事,而不是为某个人效力或为自己牟私利,李昕说:“从后来李准的为人处世来看,这个观念对他影响很深。”
李征庸建设家乡报效国家的观念很重。他当年进京考试时,因为口袋里没有钱,只能住在四川会馆里,会馆虽条件简陋,但对举子住宿不收费,使他受惠良多。等他经营企业有了家产以后,便出资白银5万两捐建蜀会馆,以方便此后来京赶考的四川学子。1898年李征庸的四川同乡杨锐和刘光第在四川会馆里创办蜀学会,同时建立蜀学堂,需要资金,李征庸闻之此事,当即资助了白银2万两作为筹办经费。
李征庸是敢作敢当的。戊戌变法失败,他得知六君子即将遇害的消息时,人正在天津。他立刻赶回北京,一进京城就听说六君子已在押往菜市口的路上。他急忙赶到菜市口,准备给烈士收尸。他目睹了六君子被杀的情景,随后收殓了同乡杨锐和刘光第的尸体,运到城外一所寺庙中停放。
1887年,李征庸被派任广东河源县知县,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家带到了广东。他后来担任过南海等县的知县,最后的职务是四川矿物商务大臣和南洋考察商务大臣,于1901年去世。
伯祖父李准在李鸿章任下办过两件大事
2019年,是李准巡航西沙110周年。李昕曾应三沙大讲堂之邀讲述李准其人其事,讲稿有两万余字,题目就是《南海雄杰》。之后,李昕将讲稿发给几位中国近代史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其中一位清史专家更是建议李昕再注意收集一下官方史料。于是李昕问他手里是否有这些史料,他立即将自己收集的有关李准的大量奏折、文档发给李昕。此后李昕又根据在网上查找的线索,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了清末史料方面的图书,并下载了一些民国早期图书的电子版,同时托请他在香港和台湾的朋友帮助他购买相关图书,此外他又到全国报刊索引和中国知网上下载了100多篇与李准相关的资料。疫情期间,他滞留在家,便着手写出了数篇有关李准的专题文章,并结集成书。
下一篇: 普华永道:中国电影收入未来几年将快速反弹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