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京剧“前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有怎样的人生故事?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聊到京剧史,马连良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身为京剧名家,他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也一直对戏曲艺术进行创新。
22日, “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通过一百余组件珍贵文献、京剧文物,以及图片、影像资料展现他的舞台生涯和“马派”艺术精华。
一场特别的纪念展
中国京剧传承悠久。马连良是“马派”艺术创始人,列入京剧“前后四大须生”,也留下了许多经典剧目和宝贵文化遗产。
“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现场。首都博物馆供图
2021年是马连良诞辰120周年。22日,“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开幕,向观众们展示了这位京剧大师的生平经历和舞台艺术。
从内容上看,展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须生泰斗,主要讲述在历史背景下,马连良的人生轨迹;第二部分温如剧艺,通过马连良经典的代表剧目和精致的戏曲服饰,表现他在艺术上达到的巅峰成就。
第三部分菊坛流芳,以马连良的交游和授艺为线索,展现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以及艺术传承。在普及京剧知识之外,这场展览也为观众提供了感受京剧艺术魅力的途径。
京剧大师的传奇故事
这场展览吸引了不少戏迷的目光。马连良的故事,也引起了许多参观者的关注。
1901年,马连良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马西园开有一家“门马茶馆”,经常有戏迷、票友在此唱戏。
马连良曾回忆,家里因为开个茶馆,像当时的金秀山、德珺如和刘鸣山等都在那儿走票,“所以我对唱戏从小就有瘾。当时人家问我将来预备干什么,我就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明个儿唱戏去!”
“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现场图片。首都博物馆供图
也可以这样说,在马连良的心目中,从小就在盘算“唱戏”两个字了。
后来,家里决定叫马连良去学戏,那年他八岁。经历一番磨炼,1927年,26岁的马连良首次独立挑班春福社,名挂头牌,积累了名气和声望。1930年,他创立了扶风社。
开创“马派”艺术
大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马连良步入艺术生涯的辉煌时期,表演艺术日臻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他将京剧艺术不断创新,并大胆进行变革,将“生”、“末”两行的表演手段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唱念做相结合的新风格,开创了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
以剧目来说,京剧《赵氏孤儿》是马连良后二十年演剧生涯中的一出力作,至今这出戏仍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剧。
成名后,他也开始培养弟子、学生。在王和霖、王金璐的拜师会上,徐凌霄将马连良的艺术总结为“融合众家之长,发挥自己的优长”。
在马连良看来,教学亦是如此:学人不能死学,人各有体,能达到近似,再根据本身的特点发挥才好。
后来,学生们得益于马连良的言传身教,大多成为“台柱子”,也使马派艺术得以薪火相传。
如今,许多年时光已过。有评价称,马连良的舞台生涯贯穿了二十世纪京剧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他,也是中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完)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