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现代人对成功定义太狭隘 不希望当赚钱机器
漫画家朱德庸受访者供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漫画,不光是娱乐或者低龄儿童的读物,也可以表达严肃的课题,朱德庸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在《涩女郎》《双响炮》《醋溜族》《关于上班这件事中》等四格漫画作品里,我们看到朱德庸运用生动的人物形象,来传达他对世界、对生活生发出的种种聪明通透的观点,既能令人发笑,又能让人深思。在四格漫画系列之外,朱德庸还有一些妙解人生困境的多格、淡彩手绘作品,比如《什么事都在发生》,也非常受欢迎。
2020年虽然艰难,但有意义的事情依然在进行。比如《什么事都在发生》和《关于上班这件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新包装再版推出。另外,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组织专家评选和发布的“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作家”榜单中,朱德庸也名列其中。2020岁末,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朱德庸。
“现代人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
封面新闻:这两部作品创作时间是十来年之前,现在重新出版,您自己是怎样的感受?
朱德庸:当时初版是 2004、2005年,世界经济一片大好,所有人的都觉得对未来很有希望。现在挣钱越来越难了,这十几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人们对上班的“迷信”或者“迷思”,却一直没有离去。到底人该如何权衡,人生与上班,这件事依然值得探讨。同样,《什么事都在发生》里面对人生困境的探讨,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大主题。人生该如何抉择,该以什么心态去上班,这两大主题从来没有在生活中消失。所以我认为,我这两本书,如今再版重读,仍然新鲜深刻,一点都没过时。
封面新闻:《关于上班这件事》描绘了一部都市上班族的人生百态和办公室人间风景,对于当下的“打工人”也是很大的精神慰藉。
朱德庸:我只上班几年就辞职了,但我一直关注上班族。现代人给上班赋予了很多意义,对上班有一种“迷思”,这也跟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有关。认为只要通过上班去获得钱和权,就是成功,除此之外,都是失败的人。我觉得,这个观念是非常狭隘的。
封面新闻:或许有的人认为,上班是为了生存。
朱德庸:但我一直认为,生存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的贪念导致了额外的困难。如果你不克制自己对物质无限扩大的欲望,就很容易把人生变得格外困难。尤其是一个人扩大了欲望,但能力却做不到,就会有把自己人生赔进去的可能。回想起我小时候,物质非常匮乏,但是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吃干净的食物,住在小小的院子,都会感觉到幸福。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有什么解决之道?
朱德庸:解决这一困境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成功”的定义,理解得更多元化、更宽阔一些。比如说,一个人对家庭有贡献,养育后代人格有健全的发展,这也是成功的,哪怕他或者她的事业并不怎么成功。如果这个定义不改,关于上班这件事的“迷思”,就会一直在。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恰好在客观上也给我们一个省思,转变观念的一个契机。
“我不希望当赚钱的机器”
封面新闻: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成功的漫画家的年轻人,您会有怎样的建议?
朱德庸:我觉得,一个创作者,一定先要忍受生活的平凡。如果把持不住,没有耐心,生活沉淀不下来,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想赚快钱,也就很难花时间,去做细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很难出现优秀的人。其实有禀赋的人才一直都还在出现,但是这些有禀赋的人,花在作品上的时间和精力太少了。就算有亮眼的表现,也是很短暂,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我的建议是,如果想要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创作者,你首先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安排好生活。这个节奏有别于外面世界杀鸡取卵的节奏和速度。这样的节奏和速度,是让你找到自我的。
封面新闻:请朱老师分享一个具体的经验吧。
朱德庸:比如说,我的每一部作品,在创作出版之前,都是经历满满的累积的。我往往都是画了几千张,然后挑选出几百张去出书,都是经过大量过滤的,而且我还会写边栏。有时候,看到的人会跟我说,你出一本书的创作量,其实够出四五本书,那样不是能赚更多版税吗?还有人说,只要我一直画一直画,出书就会像印钞机一样。对这类说法,我完全不认同。我不希望当自己是赚钱的机器,我更看重的身份是,我是一个创作者。而一个创作者,一定会有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而且,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个让你妄想大富大贵的职业。如果想大富大贵,那不如去炒股、炒房子。如果一个人选择创作这条路,还想着大富大贵,没有对艺术的纯粹心理,那你就选错行业了,事实上这也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
“我选择把时间放在创作上”
下一篇: 王蒙:在手机时代,文学依然是“硬通货”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