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出圈”的央视网络春晚带来哪些启示

2021-02-24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央视网出品、唯众传媒制作的2021网络春晚,在春节期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晚会播出当晚,电视直播关注度稳居第一,各平台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2亿次,累计点播视频播放量近9亿次。晚会以“新年开新局,就这么开新”为主题,用创新性的内容和形式,对传统电视文艺晚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传承与创新皆备、口碑与市场兼具的青春嘉年华,也为网络文艺创作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网络文艺的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灿烂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中长出鲜嫩的新枝

  牛年央视网络春晚的“开新”,在于创作团队能够用新鲜的组合,在“旧”传统中发现“新”价值,在传统与现代的共振中构筑新景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网络文艺作为最贴近青年人日常生活、最具传播活力的文化力量,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牛年央视网络春晚,国乐大师方锦龙用一把颇具未来感的蓝色琵琶,与网络红人带来跨次元大秀《开心节拍一起嗨》,将经典的《欢乐颂》与流行歌曲串烧在一起;华阴老腔传承人携手新锐女子摇滚乐队,将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与现代摇滚完美结合,使取材于《西游记》题材的歌曲《九九八十一》燃炸舞台;说唱歌手原创歌曲《烈火战马》,将大鼓与交响乐、戏曲与说唱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心中保家卫国的英雄情结。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在同一节目中实现了融合碰撞,令传统文化绽放出青春的律动与时代的光彩。

  创新是网络文艺的“原生血液”,是网络文艺得以存在并焕发光彩的命脉。而网络文艺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灿烂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中长出鲜嫩的新枝。这样的创新,有来处,有根基,有底气,也有长久的生命力。比如今年的河南卫视春晚节目,之所以成为“破圈”传播的一匹黑马,关键在于节目把握住了从经典中出新的规律。特别是汉唐舞《唐宫夜宴》通过化妆、服饰、舞美和镜头等的匠心运用和舞蹈创编,将一群唐朝“胖妞儿”从唐俑中“复活”,人物形象丰腴自信又娇憨灵动,符合时代的审美趣味。

  这些节目能够实现网络“破壁”传播并收获高口碑再次证明,当代文艺作品需要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让受众得到文化自信的价值鼓舞和中国精神的价值感召。

  拥抱新技术,探索新形式,网络文艺需达成艺术与技术、内容与形式的深度融合

  将文艺与新技术结合,赋予文艺以新形式,亦是文艺创新的重要方法。作为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生的网络文艺,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鲜明的技术特征。因此,要进行网络文艺的创新,除了在主观精神层面不断求索外,对客观物质层面新技术的运用亦不可忽视——技术本身已经成为网络文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不是单纯的炫技,而应始终服务于主题与节目。

  牛年央视网络春晚将机械、灯光、大屏等元素进行创意组合,打造出新锐演唱会式的舞台空间。空中中央冰屏LED正方体、空中可旋转LED环屏、230块碎屏、270度整块地屏,同时配合灯光矩阵,在方形、带状圆形和营造整体氛围的碎屏背景之间建构起中心突出且充满现代科技感的艺术空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享受。导演组借鉴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抽盲盒形式,在舞台中央上空设置“开心魔盒”立方体,并将其作为象征意外与惊喜的核心视觉元素,通过不断“开箱”,激发起观众对每一个表演秀的迫切期待感。

  别具一格的视觉呈现给节目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视听体验。视觉团队为《欧若拉》的歌曲表演者张韶涵创造出宛如仙境的冰岛极光背景,伴随着极具穿透力的演唱,唤醒了人们美好的青春记忆。节目组还使用了最新的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出裸眼3D的舞台效果,带给观众新奇的视觉体验。

  牛年央视网络春晚以“开新合伙人”概念,让每一位节目表演嘉宾成为晚会的主人,嘉宾以幽默表达或互动方式将节目串联起来,并配以传递价值观的后期美文花字,起到对晚会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场晚会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求新、求变、求快的心理诉求,带来整体轻松愉悦、各环节环环相扣、信息量紧凑密集的观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晚会真正成为一场青春的派对,达成了与互联网逻辑的契合,实现与网络春晚定位、风格的深度融合。

  网络文艺要打破不同圈层文化之间的壁垒,就要内蕴崇高的时代精神、开阔的文化格局和鲜活的现实观照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