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罗布:高原古老“绣”技历久弥新

2021-04-29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中新社拉萨4月9日电 题: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罗布:高原古老“绣”技历久弥新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50岁的罗布做了37年的针线活。岁月在飞针走线间溜走,他从师父那学来的拉萨堆绣唐卡技艺成为了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上慢慢变厚的茧,也见证着罗布一步步成为非遗传承人、广受尊敬的一级唐卡画师。

 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罗布:高原古老“绣”技历久弥新

4月5日,拉萨堆绣唐卡技艺传承人罗布(右)正在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幅新的堆绣唐卡。中新社记者 赵延 摄

  与更多人熟知的手绘唐卡不同,堆绣唐卡讲究堆、贴、绣等技法,画面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最特别的是,在制作堆绣唐卡时,线条都要用马尾缠上彩色的丝线缝绣,有的还需在局部嵌上珠宝。

  13岁那年,原本在西藏林周县放牛的罗布进入色拉寺,拜堆绣唐卡艺僧洛桑列珠(已故)为师,学习传统的拉萨堆绣唐卡技艺。从穿针引线、剪裁、熨烫等基本功入门,当熬过了最初的枯燥,罗布渐渐爱上这门技艺,并立志将其作为一生的追求。

 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罗布:高原古老“绣”技历久弥新

4月5日,拉萨堆绣唐卡技艺传承人罗布正在进行创作。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摄

  拉萨堆绣唐卡在内容上主要讲述西藏的历史、文化、宗教、科学技术等,画幅一般较大。创作一幅拉萨堆绣唐卡花费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在罗布看来,学有所成的秘诀不在于有多聪颖过人,唯有“坚持”二字。

  每当工作时,罗布盘腿席地坐于屋内一角,思绪沉浸在飞针走线间,任凭屋内光线明暗变化。“创作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从业30多年,罗布佳作频出,其中一幅名为《吉祥天母》的作品他极为珍视。

  这幅作品用的是老布料,找齐原材料就花了一番功夫。制作期间,罗布白天工作,晚上挤出时间创作,前后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匠心之作也广受赞誉,《吉祥天母》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荣获金奖。至今20多年过去,这幅作品看上去依然色彩亮丽,栩栩如生。曾有人想出数百万元人民币购买,但被罗布拒绝。

 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罗布:高原古老“绣”技历久弥新

4月5日,记者拍摄的正在创作中的拉萨堆绣唐卡作品。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摄

  “做这一行不为挣钱,也不图名利。通过自己的创作,把一个个藏传佛教人物以及花卉鸟兽鲜活地呈现出来,心中很有成就感。”罗布说。

  针线穿梭的岁月看似一成不变,但许多改变正逐渐发生。拉萨堆绣唐卡技艺如今已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传承的力度大大增加。罗布作为非遗传承人,还参与制定了西藏自治区《传统贴(堆)绣唐卡地方标准》。

  “和我十多岁刚入门时相比,现在拉萨堆绣唐卡的知名度更高了,学习的人也更多了。”罗布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和传承愈加重视,西藏经济发展、游客增多也让拉萨堆绣唐卡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

 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罗布:高原古老“绣”技历久弥新

4月5日,拉萨堆绣唐卡技艺传承人罗布正在进行创作。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摄

  拥有悠久历史的拉萨堆绣唐卡技艺本身也在向前发展。作为非遗传承人,罗布常有机会赴内地交流,他乐于和不同派系的刺绣传承人切磋。如今,他在创作时也会借鉴吸收一些“苏绣”的技巧,一些拉萨堆绣唐卡所需的原材料,也是从苏州运送而来。“我们通过学习不同刺绣技艺的优点,来创新发展拉萨堆绣唐卡技艺。”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