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最想破解的三星堆谜团:为何挖坑?现场如何?
为何挖坑?现场如何?这些是考古学家最想破解的三星堆谜团
本报记者王迪
自1986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发现两个坑、从中发掘出上千件约3000年历史的珍贵文物以来,三星堆遗址一直是个充满神秘感的存在。
造型夸张独特的青铜器和金面具,加上至今未在遗址发现任何文字和模棱两可的传说,让人们疑窦丛生。
作为中国长江上游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先秦遗址,三星堆遗址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明背景的重要物证,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今年,中国启动了三星堆遗址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新发现的6个坑有望进一步揭开这个神秘文明的面纱。
考古学家最关心的未解之谜有哪些?仍在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有望带来哪些线索?为此,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学术顾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许杰,请他们分享自己最想破解的谜团和对此次发掘的“心愿清单”。
三星堆人为何挖坑?
“根据坑里出土文物及所发现的遗迹现象和坑里没有发现葬具及尸骨等情况我们将其定名为‘祭祀坑’。”1986年7月31日,当时主持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陈显丹在发掘日记中这样写道。从此,“祭祀坑”成为三星堆研究里被屡屡提及的一个说法。
然而,三星堆的主人究竟为何挖坑,至今考古学家莫衷一是。
器物掩埋的有序性让人们想到了祭祀。“最底下是小件,中间是青铜容器和面具,最上面是象牙,不像倒垃圾一样的,而是一个有意的行为。”许杰还提到,人们发现三星堆文物在被掩埋以前经过了击打和焚烧,但可以证明焚烧没有在坑里进行。
而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带来的证据似乎指向了别的方向。
“现在看,越来越不像祭祀。祭祀怎么会把神像放进去,还把它打坏?祭祀怎么会埋这么多东西?还有如果是祭祀,怎么会把房子烧了,连建筑垃圾也埋进去了?”孙华告诉新华社记者,由于祭祀是经常性的活动,古人一般不太会埋太多的东西,宰一头羊、一头猪已经是很大的祭祀活动了。但三星堆的坑很不一样,珍贵的黄金器物、象牙、玉器,被一股脑儿埋进去,数量庞大。
“如果三星堆器物坑是祭祀坑的话,三星堆人这一次祭祀就耗费了整个族群和国家所掌握的青铜资源,使他们以后不再能够使用青铜材质的器物从事祭祀活动,而这种可能性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孙华在此前发表的一篇论文里这样写道。
孙华期待,本次发掘工作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带来关键线索,主要是能够用来确定坑的年代的证据。他表示,如果几个坑属于同一年代,那么它们就是重大事件的产物,比如迁都、动乱;反之则会支持祭祀说,因为祭祀是连续、重复的过程。
“现场”是什么样子?
许杰最想解开的谜团是三星堆青铜塑像原来是如何组合、摆放的。
“考古工作就像破案一样。破案什么最重要?恢复现场的原貌最重要。”他表示,如果能恢复青铜器最初的空间关系,不仅能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也能帮助获得有关三星堆人的宗教和其他方面的信息。
两位考古学家都期待此次考古发掘能带来更多有机质的物品,认为这是还原三星堆艺术形象全貌的重要一步。
“我特别关注的就是有机质的东西。”许杰说,三星堆造像中有非常重要的木雕艺术传统,但木头本身容易朽烂。有证据表明,三星堆的人头像,原本应安装在木制的身体上。
例如,青铜人头像,并不能直接放在平面上,而前后两面的锐角颈部形态正与全身大立人的衣领开口一致,证明它们当初都安装在其他材质的身体上,最有可能就是木质身体。另外,在许杰看来,有着夸张的眼睛外凸形象的“纵目面具”,很可能最初是作为一个构件、安放在高耸的建筑上。
1986年发掘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一大遗憾也许就是未能及时识别和保存有机质的文物遗存。
“好比我们当时发现了金杖,但是杖身还在不在?当时就没有注意。如果当时能够仔细发掘,或许能够发现一点点残迹。”孙华表示,即使是少量的残渣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金杖的木质部分是什么材质。
许杰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发掘工作大大丰富了三星堆文明研究的资料,增加了以前没有的种类,比如木器和纺织品。
上一篇: 第五届诗意生活节让观众深度感受艺术魅力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