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出来的非遗绝唱石马江号子难觅“知音”
今年82岁的王理亮,隔段时间就会叫上老友,一起到湖南邵阳新邵县的石马江边,排练石马江号子新曲。“传呀千秋啰,嗨呀嘿呀嗦!咚咯啷,啷咯咚……”他清清嗓子,便能轻松吼出号子,老友们随声应和,顿时山回谷应,嘹亮震撼。
借鉴了梅山歌谣元素的石马江号子,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的山歌型号子。以前他们撬石块、凿石头时必喊号子,这样才更有劲。机械石刻出现后,手工石刻渐淘汰,石工们干活时必喊的石马江号子也越来越派不上用场。
王理亮和老友们边撬石头边排练新号子。 王昊昊 摄
石马江号子最早形成于元末明初,有着700多年历史,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本就知晓度不是很高的传统民歌,在当今时代更难觅“知音”。
新邵县小塘镇、新田铺镇一带是有名的石工之乡,这里曾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石工外出承包桥梁、堤坝等石工建筑工程,雕刻技艺高超。石马江号子就是当地石工们在劳动中创造的。王理亮19岁做石匠接触石马江号子后,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
石工饱经沧桑的双手。 王昊昊 摄
“打石头是个技术活,要求大家同心、齐力。号子一唱起来,人顿时就有劲了。它还能减轻劳动强度,通过统一工友们的工作节奏提高安全性。”随着石匠技艺见长,王理亮学的号子也越来越多,“很多号子的调子相似,可以填不同的词”。
石马江号子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长号、短号、急号三类,长号用于拉石头,短号用于撬石头,急号用于抬石头上坡过坳。号子又有石工号子和渔工号子之分,前者以高亢粗犷的声腔为主,后者则以抒情柔美的声腔为主。
石工在凿石头。 王昊昊 摄
“尽管石匠们一代代口传心授,将高亢粗犷的石马江号子延续下来,但机械刻石出现后,唱号子的人越来越少。”王理亮虽已高龄,仍坚持创作新的号子,他一生收集、创作了多首石马江号子的故事与唱词,将其编成《顺水桥家》等节目,在多地参加演出。他还收了200多名徒弟,现在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马江号子唯一的传承人。
“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号子,也很少有年轻人主动想学号子。”王理亮的同龄人、小塘镇金塘湾村村民李贤贵也自小就会号子。他说:“目前新邵县会号子的多是中老年人。虽然号子后来也演变成宣传伦理道德、歌颂爱情等的音乐形式,受众范围仍较小。”
排练结束,石工们唱起回家号子回家。 王昊昊 摄
王理亮认为,石马江号子“喊起来”是一种很好的特色文化资源,关键是要有年轻人“接棒”传承发展。他建议,可以编几曲石马江号子并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同时在课间操播放,让年轻一代逐渐接触、爱上号子,甚至可以将号子编成街舞舞曲让年轻人传唱,通过多种途径让近乎绝唱的石马江号子“活”起来。
王理亮说,期待通过多方努力让石马江号子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它“活下去”的可能性就更大。(完)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