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京味儿”写作的再诠释——评《老舍评传》
对“京味儿”写作的再诠释
——评《老舍评传》(增补本)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场域中,老舍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用毕生的生存经验和精神炼狱深刻地书写了自己熟知的文化都城——北京。作品中人与物的独特“京味儿”叙事,不仅呈现了老北京城各个时期的文化历史与生成轨迹,同时也显现出老舍自身独有的民族情结与家国情怀。也正因此,老舍及其作品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热点,包括对老舍的传记性写作也有多种版本出版。其中,关纪新先生撰写的《老舍评传》是最早出版,也是最全面、最客观、最深入的版本,该书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由重庆出版社和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简体字横排本与繁体字竖排本。这部撰述因其态度的求真务实、浓厚的学术气息和多元的人物特质而受到读者与研究者的广泛认同,成为了解老舍和研究老舍的必读书。经过近20年的积累与沉淀,关纪新对老舍的生命历程和历史资料又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拓展,于2019年出版了《老舍评传》(增补本),全书计18章50余万字。增补本是关纪新“在勠力研修众多老舍研究者学术卓见”的同时,“将发自满族及满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认知与心得,尽其所有奉献出来”的力作。与原本相比,增补本增加了史料和评价文字,对老舍的民族性、审美观及其精神思想脉络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检视,为我们呈现出更为多元与立体的老舍生命形象。增补本的出版,虽然不能说是对老舍一生创作生涯的盖棺定论,但也因其以满族文化视角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史料的抽丝剥茧和历史的客观把握,无疑成为全面把脉老舍生命历程的最重要的文献著作。
“评传”写作,是人物传记写作中的一个重要文类,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所“传”人物生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审美的“叙”,而且更多的是因其内隐的学术价值所凸显的多方面、多角度和多价值的“评”。关纪新的这本《老舍评传》(增补本)正是在对老舍的“叙”与“评”的平衡检视中,呈现出一个在为人为学等各方面都是多元并深刻的有生命温度的老舍。
稍有文学经验的读者一定会知道,老舍的一生不仅仅是文学的,还有着来自家庭的、民族的乃至国家的种种人生经验所带给他的生命历程。所有的生命历程在这部增补本中,通过“北京”“平民”“满族”“爱国”等关键词被一一展现出来。
老舍的创作立足于北京城和生活在这里的平民,这些创作所表达出来的审美气质在《老舍评传》中被关纪新以大量的笔墨、深刻的分析和丰富的理解一一呈现出来,他为我们勾勒出老舍创作的独特审美风格,尽显老舍作品的语言之雅俗共赏及其内容之力批时弊的独特气质。
从语言来看,老舍的作品以北京白话为叙事语调。在关纪新看来,老舍“将北京话的内在美感通盘地准确地把握住,再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这样的超凡之功,才成了中国现代作家中运用北京大白话写作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考虑到民国时期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老舍的叙事语言应该是迎合了民众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像《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许多作品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它们的‘俗’体现在无人不可读懂,它们的‘雅’(或曰‘严肃性’)则体现在不同时代、不同理解能力的读者,都可以不断地或深或浅地品味到其中的写作用意。”因此,老舍作品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主要的审美特色。
从内容来看,老舍的作品多以身边的人和事为蓝本。比如关纪新在评点《小玲儿》时说:“《小玲儿》的写作,已经显露出老舍创作现实主义的端倪,他在日后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凡属成功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极为充实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彩。”如此的现实主义写作,应该说离不开他早期所生活着的一个失衡的中国社会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够感知和观察社会的无序与混乱。因此,老舍总是以悲悯的情怀来书写普通的小人物,通过这些生动而困窘的底层民众生存状态来抨击社会的时弊和不公。
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老舍的作品内容也随之有所调整。比如在抗战时期,他以自己全部的激情和笔墨投入到抗击外敌入侵的工作之中,作品多褒扬爱国的中国军人和民众,同时对怯懦苟且出卖民族气节的偷生者和卖国者给予了无情的鄙视;到了新中国成立,老舍对百废待兴的国家表现出无比的热情,他用笔来抒写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和文化革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从老舍的历时性作品创作来看,其作品内核中所秉持的现实主义文风始终贯穿其中。关纪新曾恰如其分地评价说:“‘启蒙’与‘救亡’,这两项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思想界(包括现代文学界)最基本的也是最光荣、最艰巨的任务,在作家老舍笔下,被如此清醒地协调起来。”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