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线粒体基因组证实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对现代西藏人群有遗传贡献
古线粒体基因组证实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对现代西藏人群有遗传贡献
新华社拉萨3月20日电(记者春拉)中科院古脊椎所微信公众号20日发布科研速报称,3月18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在线发表文章指出,由我国科学家联合科学考古人员完成的关于距今5200到300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先民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证明,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与现代西藏人群之间有着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
文章指出,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员团队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大学考古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作完成,是我国首次系统性研究距今5000年青藏高原人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填补了西藏地区距今3000年的数据空白成果。
此前研究表明,距今4000年左右耐寒性作物——大麦传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并在距今3600年被接纳为主要种植作物,是此后古代人群能够在海拔25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定居的原因。此外,另一项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人群自3150年前至今一直持续有人群居住在当地(遗传连续性)。
然而,这些研究都尚有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作物的传播是否涉及到大量的人群迁徙?低海拔古代人群与高海拔古代人群具有怎样的遗传联系?他们对如今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做出了怎样的基因贡献?针对这些问题,此次科研人员将67例古代青藏高原人群线粒体基因组按照地域和海拔划分,结果发现青藏高原高海拔组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低海拔组人群之间具有直接母系遗传联系。
与此同时,该研究在与现代人群的比较中发现,两组古代人群与现今生活的西藏人共享最多的单倍体群,揭示了古代青藏高原人群和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之间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反映了在青铜时代农业传播的背景下,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少量人群流动和之后一段时间高海拔地区内部人群扩张,并且高、低海拔的古代人群对现代西藏人群贡献了部分的母系基因。
为了进一步探索古人群对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具有多大程度的基因贡献,科研人员同时采用了模拟分析和机器学习,结果支持现今生活的西藏人群除了受到古代低海拔和高海拔人群的母系遗传贡献以外,还接收了其他母系遗传成分。
上一篇: 剪纸里的武汉“抗疫”故事,你见过吗?
下一篇: 沪上58家实体书店联合推出春季图书大联展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