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美和艺术正在向日常生活回归

2020-05-11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文艺观潮】

  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困”在家中,虽然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但不能阻挡人们回归既定的生活的决心和愿望。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适时成为将人们送上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快车道,原本发生在线下的工作、教育、购物以及诸多文化活动都通过短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在线上完成。艺术,这一再现人类精神世界的美育活动,也通过短视频直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焕发了生机。

  生活情境艺术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信息表达和接收的寻常方式,其低门槛性使得人人可为、随处可见,随时可用。随着用户大量涌入,内容市场得到极大丰富,短视频直播涉及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娱乐,延伸到电商、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个体广泛的参与丰富了平台汇聚的集体经验,呈现出生活的多种可能,其中,艺术化的情境尤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一方面,短视频直播让人们重新回到“面对面”的参与经验,重构了艺术审美情境。疫情的暴发仿佛给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社会生产包括艺术活动被阻断,新剧创作、艺术演出等面临着“断路、断货、断档”的困境,而观众宅在家中,艺术观赏的需求量倍增。云录制、宅综艺由此应运而生,创作团队采用多地连线、异屏连麦、拍摄居家Vlog等方式,视频连线明星嘉宾,进行居家演出。由此创造了与既往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和生活化的场景,带给受众强烈的交流感和陪伴感。北京时间4月19日凌晨,由Lady Gaga等人发起的慈善音乐会——《一个世界,一齐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在线上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家们在家中为全球观众进行演唱。不同于仪式化的舞台表演,摄像头将不少明星们随性的居家生活场景也带到观众面前,缩短了明星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共构了生活化的交流情境。

  疫情期间,抖音平台上已开展超过5000次艺术直播课堂,有近1000位艺术家在抖音直播艺术教学,直播时长超过6000小时。短视频直播点对点的方式直接抵达每个个体,以“可见”的形式实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共同作用,让人们重新回到了“面对面”的参与经验中。另一方面,短视频直播点亮了日常生活,汇聚日常经验的最优时刻,以“高光”方式使之跃出“平凡”,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例如,它让相对冷门的艺术形式以日常化的形式再度被“看见”。油纸伞工艺传承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让油纸伞的点滴细节得到呈现,在传统文化点缀下的诗意化生活情境中传递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精神。短视频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提供给每一个普通人展示生活美学的机会,让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创造能够超越平凡,让更多人形成对美的感知、创造更多美的实践。

  表现内容大众化

  短视频直播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活动形态,包括艺术活动形态。互联网打通了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让人的活动在两个空间自由转换,而短视频直播又让两个空间的活动得以自由呈现,从而在广度上可以汇聚所有的艺术活动,包括我们从来不知道、不留意的艺术创造活动。在深度上可以展示所有活动的细节,使得人们的审美感知得以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地展开。在视频的“过程化”呈现中,人们的活动不再只是某方面的意义,而具有了丰富的形态,其间隐含了文化活动、审美活动、生活方式等。就艺术而言,它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不仅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也连通了现实活动空间和虚拟活动空间。

  比如,李子柒的短视频记录了她陪伴奶奶,在农村播种、收获、骑马、织染、制作美食的日常生活,在每条视频的结尾,她都会说“奶奶,吃饭了”。李子柒的视频展现了她的生活状态,但是又超越了单纯的生活展示。透过视频所建构的田园牧歌般的风光,以及她本人恬淡无争的气质,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视频中所洋溢的四时更替的乡村美景,更看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以及诗意的生活,日常生活由此被赋予了审美价值。

  短视频直播内容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内容的粗糙和浅薄。经过算法机制大浪淘沙的筛选过程,优质的内容形成自发的传播,而粗制滥造的内容则被过滤淘汰。对优质内容的鼓励还可能形成良性循环,鼓励更多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如在“谁说国画不抖音”的标签下,超过5万名用户用上传自己的作品,展现了国画的魅力,累计上传5.8万条视频作品,总播放量达6.3亿。主动的分享和创造催生出众多记录日常审美情趣的优质作品,并通过相互影响激发创新的活力,从而让审美活动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表现手段多元化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