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创业者董良:从梳子中捕捉华夏5000年的文化气息

2020-05-22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新华社石家庄5月8日电 题:创业者董良:从梳子中捕捉华夏5000年的文化气息

  新华社记者冯维健、王民

  “汉唐时期的梳子以大漆为主,到了宋代则以竹木为主,梳柄也从马蹄形逐渐发展为弧形。”说起梳子的历史,董良如数家珍。

  在河北省青县的大运河红木小镇,记者见到了正在制作梳子的董良——一个对梳子痴迷的大男人。

 创业者董良:从梳子中捕捉华夏5000年的文化气息

 

  今年39岁的董良从小喜欢美术,大学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他进入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很快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晋升为主管。

  “虽然工作稳定,薪水也不低,但自己并不快乐。”回忆起“北漂”的日子,董良说,其实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呼唤他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董良的舅舅在青县经营着一家木器厂。儿时记忆里,舅舅、外公经常收来一些老红木家具修修补补。董良就蹲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们雕刻、打磨。接触多了,也渐渐着了迷。

  被家乡的红木工艺所吸引,董良辞掉工作回乡创业,一头钻进舅舅的木器厂,埋头研究木器制作和红木文化。

  慢慢地,董良有了灵感,坚定一个信念:不能再按老辈人的传统套路走。在他看来,各种珍稀的红木除了做古典家具,做精品木梳和梳妆盒应该更有市场。“梳子不仅实用,还代表一份情谊。当年我和妻子谈恋爱时,就曾送她一把梳子。”

  确定方向后,董良每天跑红木市场,只为挑选真正适合制作梳子的木料。“常见的木料有大红酸枝、小叶紫檀和黄花梨。”董良说,一把木梳从选材到制成至少需要十几道工序。

  为了让梳子既美观实用,又能起到保健作用,董良查阅了大量资料,还专门跑到北京请教中医。

  2018年,董良在北京注册了一家文创公司。那一年,他还被河北美术学院聘为特聘教授,为文创专业的学生们讲授《中国传统美术在当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课程。开班第一课,他告诉学生:“吸收每个朝代最经典的玉器、青铜器、瓷器、钱币造型和元素,设计成各式各样的梳子,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物件活起来,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文创。”

  秉持着这一理念,董良和他的团队去年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以一把“母恩”木梳一举夺冠,还受邀为故宫博物院设计梳子。董良设计开发的母恩、太极、大漆、大运河等题材的多款精美木梳被消费者接受,2019年还作为外事礼品走出国门。

  “如果说之前只是单纯想创业的话,现在我希望真正把梳子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人们从梳子中捕捉到华夏5000年的文化气息。”董良说,对未来,他有了新的规划,打算利用互联网开拓更广阔的线上市场,还要在家乡筹建一座梳篦博物馆,让人们了解传承已久的红木文化和梳篦艺术。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