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古民居保护传承:像对老人一样善待古民居
专家学者聚焦古民居保护传承:像对老人一样善待古民居 实现活态保护
上海1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自然村落加速消散。如何保护传统古民居,促进建筑遗产良性有序传承,成为文化收藏界深思的话题。
在汇集了众多徽派古民居的闻道园,业界专家、收藏者11日举行了一个小型沙龙,共同聚焦古民居的文化传承及活态保护。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居平表示,古民居是中国人的传统住宅,体现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其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可谓国粹。古民居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国之美。由此,留住古民居也是留住了“中国文化的根”。
知名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独特性是老房子收藏保护的最高境界。他亦坦言,实在非拆不可,只能异地保护,花功夫拆,给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编上号。收藏学专家祝君波也认为,异地收藏和保护并非上策,但比之于“毁”,是一种妥协的办法。
坐落在上海宝山罗店镇的闻道园,规划面积600余亩,被业界誉为“古建筑异地保护的典范”。沙龙采访之余,记者探访了这座洋溢着古典之美的园林。行走其间,记者看到,园内错落有致地伫立了数十座古色古香的徽州老宅、古桥、古亭、戏台……庭院里、房间里悬挂、摆放着匾额、家具等“老物件”。清代咸丰九年的永济桥、道光八年的状元楼、乾隆年间的雕花楼……在这里静静地伫立着,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青石砌成的门墙洋溢着浓浓的古意,石磨盘连成的小路蜿蜒神相远处,置身宁静古朴的飞檐古宅群之间,在垂柳、碧波映衬下,仿佛时空倒转,现代人与崇尚自然的古人有了神交。
春日的闻道园景色宜人。 芊烨 摄
闻道园创始人王卫告诉记者,目前园中仍有包括明代大夫第、明代金丝楠木翰林院、清代大祠堂等在内的百余栋古民居原材料还静待搭建。
谈及收藏这些古民居的初衷,王卫十分感慨:收藏古宅的初衷不仅源于对徽式古建筑的喜爱,更出于对老宅飘零凋敝现状的痛心。20多年前,他与朋友在安徽乡间游历,黛瓦、粉壁、马头墙的徽派古民居建筑之美深深吸引着他们。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沧桑的飞檐、雕花韵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可是当时在安徽的一些农村,修复一幢稍有规模的古宅所需费用,凭当地人的年收入,根本无力承受。日久天长,一些古宅或受潮霉烂,或坍塌废弃。不少精美木雕被住户丢弃。
王卫说,眼睁睁看着不少古宅被用作猪圈、养蚕场,心中不仅是痛楚,还有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担忧。于是,他将早年做生意所得积蓄投入古民居的收藏。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下这些古民居,王卫曾一度卖掉房产,来收藏别人眼中的“烂木头”。
王卫告诉记者,很多古民居在被收藏的时候已然破败不堪,甚至已经倒塌。不少古民居或被白蚁蛀蚀、或被风雨侵蚀,毁损严重,脆弱飘摇地存在于世间,如同风烛残年的老者。有些古民居只剩下主要构件。在王卫看来,每一栋古民居都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不仅记载着历史变迁,更饱含文化传承的价值。王卫将这些当地人眼中的“废物”,当做宝贝,一件不落地运回上海。或者按原貌维修重建,或者进行防腐、防蛀处理后暂时保存起来,等待日后逐一恢复原貌。
在收集古民居的20余年里,一百多栋古民居建材被王卫用卡车分300多次运到上海。王卫说,遇到特别粗大的冬瓜梁,因为乡村道路设施限制,无法用吊机搬动,所以只能靠人力靠人力搬运。一根冬瓜梁常需要20多个壮汉共同搬动。
据了解,一些古民居的部件,因为年代久远,经多年风霜侵蚀,无法再使用,所以在建设过程中,王卫和工作人员按照原部件的材质和形态,四处寻觅最为相似的部件。他说,这是一个艰辛的而纠结的过程。
如今,20多栋徽派古民居已经建好,成为上海“水泥钢筋”森林中,别具特色的徽派古民居观赏地。王卫赋予每一栋重焕新生的古民居不同的“职责”。有的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文创中心,有的作为人们修心的禅修堂,还有的变身书院、画院和大师工作室。闻道园也成为书画家、文人墨客青睐的创作、展示作品场所。王卫说,重生的古民居只有在现代人的使用中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谈及未来,王卫期待一栋栋古民居逐渐恢复修建,古建筑艺术重焕光彩。他希望这些古民居成为传统文化的彰显之地。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