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2020-06-2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新华社广州6月13日电 题: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邓瑞璇、孟宜霏

  疫情期间,不少人停下了工作的脚步,而73岁的陈俊龙,则在家中忙得连轴转。

 

  陈俊龙是广东揭阳市翁洋村的一名村民。今年初,他接到马来西亚一家木偶戏团的一个大订单,定制近百件铁枝木偶。

  铁枝木偶戏是盛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一个小巧的戏台上,中间垂一布幔,台面布置小桌椅,两三位表演者在约1平方米的小戏台后面,用3根铁枝操纵木偶人在台前做出各种精彩的戏剧动作,后台配以潮剧的曲弦乐和唱词——俨然一台微型潮剧。

  铁枝木偶戏的弦乐唱词均来自潮剧,又在潮剧的基础上,把所有剧中人物的唱、做、念、打都通过木偶人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难度则更上一层。揭阳市青年潮剧团团长黄锡宏介绍,晚清至民国时期,揭阳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十分普及,许多著名的潮剧艺人都来自木偶戏班。

  2011年揭阳铁枝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龙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陈俊龙从事铁枝木偶制作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他从小随着父亲的木偶戏团到各地演出,与木偶戏结缘。20多岁时,他发现木偶制作的艺人逐渐变少,便开始对木偶进行记录,模仿研究木偶的制作工艺,对木偶戏又有了新的热情,逐渐从木偶表演艺人转行成为木偶制作艺人。

  用杉木锯成木偶的身体各部位,再细致雕刻成型;用铁片将木偶的身体拼装起来;绘好衣服的图样,再依样绣好,裁剪出木偶的衣服……

  一个木偶的制作,需要雕削、绘图、复印、垫、绣、剪、贴、缝、钉、组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考验着制作者的木工、美术、刺绣甚至是缝纫的功力。这些对于陈俊龙来说,已经驾轻就熟。在他看来,最费工时的莫过于服装的制作。

  “一场完整的木偶戏大约需要40个不同角色的木偶。”陈俊龙说,因此,他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身份做出不同花纹的服饰、头饰等。侍卫、侍女等角色的服装简洁,快的时候他一天就能制作完成。而皇帝、宫妃、宰相等角色的绣工就比较复杂,需要精美的图案和复杂的潮绣绣法,使作品具有浮雕立体艺术效果。这往往要用上五六天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些年,陈俊龙也在细节中不断改进木偶的制作工艺。操作杆怎样才能更灵活、头部连接处怎样才能更牢固、人物形象怎样才能更鲜明……一次次的尝试提升中,陈俊龙和他的木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如今,潮汕地区大部分的铁枝木偶戏团,都会从陈俊龙这里定制木偶。随着潮汕人的脚步,木偶戏也走向更远的地方落地生根。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的木偶戏团也慕名前来购买。

  纯手工制作木偶经济效益并不算高,现在潮汕地区像陈俊龙这样制作木偶的手艺人已经不多了。让陈俊龙欣慰的是,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掌握了一些技艺,能帮他一起制作。

  如今,陈俊龙的木偶制作中心成为揭阳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场所之一,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这一技艺。“我希望这门技艺能好好传承下去,让铁枝木偶不光在戏台上出现,也能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中。”他说。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