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河北保定百项“非遗”汇展 “寸跷”表演引关注(图)

2020-06-24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保定6月13日电 (吕子豪 徐巧明)6月13日,是中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徐水北北里舞狮、清苑绣球龙灯、孙式太极拳、扈家吹歌等近百项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在河北保定军校广场汇展。

  现场,河北省级“非遗”清苑绣球龙灯表演拉开展演序幕。16名表演者身着盛装、步调一致随龙头摆动,引龙人手持彩球(龙珠)引红、绿两条彩龙做舞,“大过桥”“月亮门”“抄连环”“二龙逗宝珠”等亮相赢得阵阵叫好。

 河北保定百项“非遗”汇展 “寸跷”表演引关注(图)

河北省级“非遗”清苑绣球龙灯表演之“二龙逗宝珠”。 徐巧明 摄

  锣鼓声响,国家级“非遗”徐水北北里狮舞亮相。一头雄狮冲上舞台,时而飞跃,时而翻滚,漂移、倒挂等高难度动作,令人惊叹不已。舞毕,4头狮子跳下台,摆头眨眼、抓耳挠腮,引小朋友们一片呐喊。

  保定市“非遗”满城“寸跷”的表演颇引人关注。“寸跷”以姑娘行当脚踩四、五寸的木制矮跷而得名,是一种没有具体情节的纯情绪舞蹈。8名“拉花”脚踩寸跷,2名“拉趟”手持打马鞭,踏着锣鼓点,配合舞队中央的“老逗”“老坐子”,群舞、群唱,场面热烈。

 河北保定百项“非遗”汇展 “寸跷”表演引关注(图)

国家级“非遗”徐水北北里狮舞亮相。 徐巧明 摄

  据该表演组织者保定市满城区东于河村党支部书记高大雨称,据传,“寸跷”由宫庭舞演变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这一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了舞台。

  清苑绣球龙灯表演者戎文学称,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舞龙技艺的年轻人逐年增多,“老祖宗传下的技艺后继有人了,很是欣慰。”

  据悉,当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展示活动由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保定市莲池区人民政府等主办。同期,“醉美保定·非遗文化研学之旅”线路推介活动启动,20部保定市非遗名录项目传承纪录片上网展播。(完)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