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千里搬家记
《读库》千里搬家记
江苏南通,《读库》新物流基地。偌大的库房里,《读库》创始人、主编张立宪面带笑容,踩着平衡车一溜烟滑出去好远,轻快的背影掠过一排排堆满图书包裹的高大货架,抵达一片颇有未来科技感的“AGV智能分拣区”,小“机器人”一刻不停,拖着图书货架穿梭于拣选站和输送线之间。
新物流基地采用AGV货到人拣选、箱式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及环形Miniload(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货到人技术及一体化打包复核系统,实现作业高度自动化,管理高度信息化,流程高度标准化。
“我们的书放在这里真的爽极了!”一座图书仓库,既能妥善安置库存,还能拥抱现代工业,这让张立宪感觉很爽。
疫情期间,从北到南,15岁的《读库》完成了一次距离长达千里的搬家。6月6日这天,200多人来到库房现场,网络直播同步进行。张立宪调侃:“这可能是史上最简陋的一次直播,也可能是在座嘉宾比看直播的观众人数还要多的一次直播。”但事实证明,数量多达百万的粉丝在线观看,一起祝贺一座图书仓库的“乔迁之喜”。
故事是从2019年11月4日开始的。那天张立宪在“读库”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求助信,告知读者,因为一些原因,《读库》需要在北京之外的地区,重建5000平方米的库区,并把18组高位货架、3300个货位、所有仓储物流和安全保障设施、配送团队和体系,妥善安置到一个合适的新家。
《读库》需要读者们协助,“把您的书房变为读库库房”。“让库房里现有的书化整为零,散入众多读书人的家中,帮助读库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次大迁徙,重整旗鼓,以利再战”。
张立宪的求助信得到了热烈响应,“感谢名单连起来大概能绕地球两圈”。就在过去这不安宁的上半年,属于《读库》的答案有了:新的落脚城市是南通。32吨载重的火车,往返北京与南通之间50余车次,每个车次跋涉1200公里,完成了新旧库房的顺利过渡。
千里南下,库房也要适应新的水土。《读库》北京编辑部的员工樊超群,出差来南通时看了一眼地图,这座库房距离最近的长江大约6公里,距离著名的狼山12公里。
《读库》十几人的物流团队也从北京移居南通,其中包括三个三口之家。
决定随着《读库》搬家转移人生坐标的一位员工,记录下离开北京的最后时刻:“走的时候,准备跟坚守在办公室的小六们一一拥抱告别。可是没有BGM的助力,挣扎了片刻在扭扭捏捏中作罢。最后抱了抱库房的顶梁铁柱子转身锁上了库房的大门。4个大人,1个小孩,1只猫。迎着黎明的曙光往南方开,一直往南方开。”
4月16日,第一车货架到达南通。4月26日,北京发来的全部货物到位。
南通新物流基地开业前夕的一个夜晚,张立宪站在库房外,看着里面灯火通明,货架排列整齐,“真的有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距离向大家发出求助已经过去了7个月,我们熬过了7个月,走过了1129公里来到这里”。
《读库》在南方的新家,第一场聚会是温馨的,“家”里几乎每一个大小物品都能讲出一段长长的故事。
比如每个抵达现场的人,都会收到一份用蓝印花布包裹的书和本子,而这块蓝印花布,是张立宪和南通结缘的起点,以及潜藏的伏笔。
2012年,张立宪来南通,看到一家面临拆迁工厂的蓝印花布堆积如山的库存,他对厂长说:“干脆把这些库存全都卖给我吧,这样可以早点清掉库存。”于是这些蓝印花布被发往北京《读库》的房山库房。当年7月,北京暴雨,这个库房被山洪冲毁,很多书和纸张被冲走,上百箱蓝印花布却在淤泥里“幸存”。
暴雨过后,张立宪和员工们挖出淤泥里的蓝印花布,清洗、晾晒干净。张立宪的妻子对他说,这些布都是“患难之交”,不要丢。“我也觉得这些布跟我们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情,就一直没舍得动它,留到现在”。
谁都没有想到,整整8年后,这些蓝印花布竟被“完璧归赵”,重新回到南通,成为《读库》新库房送给客人们的第一份礼物。
来到现场的还有《读库》的作者,如冷冰川、王晓映、顾晓光等,他们亮相的造型也很独特:依次抱着一只装有自己作品的蓝色料筐登台,张立宪每介绍一个人的作品,台下人群中都会迸发出很惊喜的一声“喔”——一个个只在《读库》纸页间与读者默契相见的名字,这一刻忽然被翻开了现实的“身份牌”。
现场到处贴着“为读而库”字样,最初与后来的所有相聚,都是因为阅读才有了意义。“让书像书”,让内容之外的其他环节不打扰到读者、写作者和做书者,是张立宪一直以来的心愿,比如《读库》自2008年起就开始尝试的自营直销模式。
而《读库》库房这一次搬家,除了地理意义上的位移,内里也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