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者解端午防疫意涵 望民众更认真过节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民俗学者解端午防疫意涵望民众更认真过节
中新社记者 应妮
2020年的端午之际,民众除了品食粽子之外,或许还能从中领略另一层深意。在25日的一场直播中,多位民俗文化学者均认为,端午节可以被视为卫生节、防疫节,在时下的抗疫状态更有意义,也更值得认真过这个节。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对话民俗——我们的节日2020端午节文化”25日在线上进行网络直播。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端午节采药辟邪的传统亦是由来已久。自先秦时起,古人就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端午来临之时正值仲夏,气温较高,各种蚊虫出没活跃,容易传播疾病。有民谚道:“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古人挂菖蒲、插艾草,并用这些药草沐浴。端午节时,艾草、菖蒲和雄黄三味中药一起用,场景是这样的:据《帝京景物略》载,“五月五日,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曰辟毒虫。”
苏轼在《六幺令》中有“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诗句,欧阳修的《渔家傲》则以“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描绘出宋朝端午盛况。千百年来,居安思危的中国人将避疫、防疫意识巧妙地融入一年四季的节庆之中,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仪式化、审美化的民族心理。
在直播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传统节日无论形式怎么变,但是精髓和核心不能变。在他看来,端午的核心即在于守护生命健康,驱邪送祟是其中应有之义。而端午节和中国古人对中草药使用关联密切,这也是中华优秀的药石传统文化,值得专业人员进一步加以研究。
传统节日衍生到今天不可避免会产生种种变化。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兼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看来,传统节日正是在传承中变化,在变化中传承,方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式可以随地域、环境不同而变,但传统节日最终极的仍是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
他希望民众在吃粽子之余,还能对端午节有更深刻理解,这既是卫护生命的节日,也是文化传承的节日,由此能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则直言,端午节是一个卫生的节日,在今天抗疫的状态下更有意义,更值得民众认真地过这个节。
事实上,古人的防疫习俗,或许在今天不太适用。但端午节在夏天带来的仪式感、传统节日中程式化的内容,能从精神层面提醒今人更要重视防疫,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面临新冠疫情的新当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米社交距离。
端午快乐,端午更要安康。(完)
上一篇: 端午节里望家国
下一篇: 网剧《隐秘的角落》刷屏引关注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