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作品讲故事:要“中看”更要“中用”
网络文艺作品讲故事:要“中看”更要“中用”
【网文问切】
网络剧《隐秘的角落》广受欢迎,普遍的印象是故事好看。这就是说,好故事是“刚需”,也是“王道”。
网络文艺作品是要面向市场的,接受者抱着很随意的态度,不好看、不中意就可以立马走人,毫不留情。这就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文艺作品如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而非短暂的商业效应,需要创作者在叙事问题上认真思考,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追求“中看”,更追求“中用”。
开头有彩蛋,内中是败絮,长久不了
人物,可谓是中国叙事的灵魂。人物的愿望和行动促进了叙事的内在发展,叙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行动不无相关。近些年的一些网络电视剧重视人物行动的细节,尤其体现在礼仪的细节上。无论是皇家贵族之间的礼仪,还是上下级之间的行礼,或者是普通百姓之间的礼节动作等,都展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礼仪制度和文化,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如一些电视剧中的叉手礼,不同于以往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见到的作揖或拱手礼,真实还原了唐宋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
在汉语的表述中,人物原本即“人+物”。没有金箍棒不为孙悟空,没有双板斧哪来的李逵,没有通灵宝玉何谈贾宝玉?重视“物”,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吸引受众的一个亮点。这鲜明地体现在经由网络小说二次创作的古装电视剧中。一些口碑甚好的电视剧,从衣着、服饰、发型、头饰、妆容,到建筑、场景、配乐,甚至拍摄时的光影等,都再现了当时朝代的流行风尚和生活图景。可以说,近些年不少古装题材电视剧在服装、道具、化装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制作精良”,这是古装题材电视剧进步明显的一个特征。这些“物”的细节叙事包含着丰富的传统元素,使网络文艺成为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凭服装、道具、化装等细节上的用心并不能真正使作品受到长久的追捧。一部好的叙事作品,如果没有价值观念上的健康,没有思想内涵上的厚重,没有情节上的精心布局,仅注重外在的细节,是无法长久地吸引观众的。一些网络电视剧刚开篇,造型服饰、场景布置、人物设置、演员表演等,都挺精彩,把观众给吸引住了。可惜的是,后续剧情拖沓、寡淡,以及叙述上的混乱,让人在抱怨中毅然放弃了,留下虎头蛇尾之憾。
“伏脉千里”“勺水兴波”等传统叙事技巧值得借鉴
诚如上文所说,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及其改编的电视剧作品,在细节叙事上已经有很大进步,然而,结构混乱、情节拖沓、无逻辑性、人物设置不当等问题使之饱受批评。有人说,这是网络文艺作品的商业属性决定的,比如尽量拉长剧情来吊住观众,以此获得更多的盈利。更重要的原因是,创作者、编剧没有整体布局观,不懂得讲述故事的奥秘。
近几年,不少网络文艺作品善于依托古代时空来展现历史文化特色,在主题诉求上重视盘活传统因素,还通过书写的古典性、诗词歌赋的融入等方式,在文笔表述上借鉴传统写法。这提升了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值得肯定。除此之外,网络文艺创作者还应当注重学习传统的叙事手法,摸清此中门道,并结合当代习惯进行灵活运用,让中国故事富有中国风格、传统滋味。
章回体的特点似乎更与当下叙事风格合拍,但中国古代叙事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叙事传统值得创作者好好学习和细细领会。杨义先生和傅修延先生各自所著的《中国叙事学》,都集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叙事的精妙结构和深层魅力。优秀的网络作家都非常注重整体结构的构思和情节的巧妙布置,明线、暗线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多线叙事胜于单线叙事的优势,同时注重人物的饱满性和丰富性。实际上,这正是史传文学的基本叙事技巧。而情节的布局,更是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留下的丰富宝藏。明清评点派整理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叙事技巧: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横云断岭、勺水兴波等,都是网络文艺创作值得琢磨和学习之处。
没有什么创新是凭空而起的。当代许多网络文艺作品都有传统的影子。网络历史小说缀段式、章节化的叙事风格仿若章回体;有的作品属于宏大叙事,有史传小说的叙述气魄;有的作品主题、内容、形式都对传统表达致敬,以宏大的时空概念将古代与现代、未来融合在一起。尽管很多人都认为,网络历史剧不能作为真正的历史来看,但是当熟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小说中尤其是改编后的影视剧中活生生地向我们走来时,历史的影响力却分明在那里。这就要求制作者、编剧在创作和改编此类作品时,更加充分学习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令书粉、剧粉们着迷的一个个奇幻时空和穿越模式,在古代叙事中早有体现:《山海经》、老庄作品中的动物寓言、《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宋传奇、《牡丹亭》的梦中叙事,以及《聊斋志异》《西游记》《镜花缘》等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的叙事想象力。即使到今天,追踪有些想象类作品的根源,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就深层地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的特征:故土难离,所以索性带着地球流浪。
上一篇: 短视频催生音乐新业态
下一篇: 张殿英:民乐就是要留住民族的群体记忆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