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七旬老人专研黑砂陶三十余载 延续“土与火”的艺术
坐在一把泛黄的木椅上,74岁的胡正德得心应手地玩着黑色的泥巴,离他5米远的土窑里,火舌在窜动,1250摄氏度的炉内正在烧制有龙形纹饰的黑砂陶锅。
胡正德制作黑砂陶锅。 周燕玲 摄
“30多年的时间里,我烧了上万次,烧制失败后砸烂的碎片已堆成山。”胡正德说道,终于在堆成山的碎片中找到了我要的黑砂陶。
黑砂陶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运用泥巴和煤渣混合,磨粉拌合真空成黑砂烧制而成。在胡正德看来,黑砂陶更具文化味和历史厚重感,但贵州黑砂陶技艺却几近失传。
胡正德在黑砂陶茶具上面雕刻图案。 周燕玲 摄
已在雕刻界享有盛名的胡正德,从1988年开始就建起了一个烧窑,专门研究黑砂陶制作的工艺品。在胡正德工作室内,架子上、台子上、地上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黑色的坛坛罐罐,有成品、半成品、废品。
“以前烧制的黑砂陶器具笨重且易碎,还不具备美观效果。”胡正德说,传统烧制的黑砂陶只能作为技艺传承,需进行改良并做出适应市场的产品才能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30多年来,胡正德走遍贵州省内各地,找寻最适宜烧制贵州黑砂陶的泥土。每到一处,他就上山入林挖泥巴,取样运回来试制,然后比对成品的外观成色、坚固程度、砂粒细腻程度等,并记录下每一种陶泥在烧制过程中的每一项技术指标。
直到2020年初,胡正德才从300多种泥土里找到最好的能烧制贵州黑砂陶的泥土,经过1250摄氏度高温烧制后,出炉的黑砂陶器具有质地古朴、光滑细腻,轻巧且不易碎等特点。
胡正德雕刻的黑砂陶面具。 周燕玲 摄
此外,胡正德还把黑砂陶的古朴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在黑砂陶器具上雕刻古诗词和精美图案,一件件古朴、精美、耐高温、强度高的黑砂陶工艺品就诞生了,有餐具、炊具、酒具、茶具等。
“经过烟熏渗碳后的黑砂陶器具,其成分中有大量活性炭因子,具有很强的透气及保鲜功能。”胡正德说。
其实,黑砂陶的制作早已能用机器完成,但胡正德还是坚持半手工制作,当工人用机器提炼好陶泥后,他会亲自参与柔泥、拉坯、晒坯、雕刻、烧制、植物挂釉……一件黑砂陶成品需要经过近百道工序。
“手工制作的黑砂陶不仅触感更为细腻,而且手工艺赋予器具的古朴韵味是机器制作无法达到的。”胡正德说,黑砂陶发展潜力大,他会延续好这门“土与火”的艺术,直到生命结束。
胡正德改良的黑砂陶工艺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证书,并于2019年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上一篇: 4500余件拍品汇聚嘉德春拍
下一篇: 各界人士在长春送别长影著名导演姜树森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