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拍文案”:从“自恋”到“自黑”
古人“自拍文案”
▌李楚翘
都说如今是“看脸”的时代,拜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所赐,自拍文化已深入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一张或随手摄取,或精心修饰的自我影像,配上几行简单的心情文字,俨然成为人们释放个性乃至塑造个人形象的新方式。
人类科技文明日新月异,但自我表达、自我欣赏的精神需求却古今无殊。在照相术诞生之前,古人已惯于用画像记录自己的神貌,称为“写小照”。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提到:“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听起来像是在抖搂文化人的优越感,其实他是不满当时全民画像热催生的“索题”风气。
现代人发张自拍,都得精编文案以显示品位。古人费老大劲给自己画了肖像,也希望有首好诗来“补意”,彰显画中人的个性与风采。可惜多数人肚里墨水不足,只好请人代咏。像袁枚这样的名士,每天要接待不少“手持画卷乞题诗”的客人,大家萍水相逢,要在短短几行字里把对方从皮囊到灵魂夸个遍,这不是难为人嘛!
牢骚归牢骚,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对题像诗这么执着呢?还不是历史上的文化偶像们带的头。
从“自恋”到“自黑”
从中国肖像艺术诞生的时代起,题像诗就相伴而生,最早叫“画像赞”。但在好几个世纪里,这些“赞”既无情趣,也无人味儿,不是为了表达自我,意在进行道德教化。其题咏的主角,无非功臣、先贤、烈妇、孝子等门阀社会里的榜样形象,也就是鲁迅小时候翻老宅藏书时最厌烦的那些玩意儿。
鲁迅不喜欢旧道德,却能对旧文化进行再创造,比如他那首著名的《自题小像》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不消说是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题像言志的传统。
文人自题画像,我手对我形写我心,或悲或喜,或不平则鸣,必然比歌颂功臣烈女们动人得多。这一传统发轫于中晚唐,兴盛于宋元,至明清而蔚然成风。背后还藏着一条文化脉络:科举制度成熟而士大夫阶层觉醒,之后文人画兴起,进而出现“以情抗理”的思潮与文人自我意识发展。
我们能了解到的最早的题像诗爱好者,同样也是在唐诗史上开一时之风气者——白居易。白居易真是有点儿“自恋”,他三十六岁在长安做翰林学士时,请名画师李放为自己绘像,并题诗道:“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有点儿自命清高的意思。
十年之后,白居易重观此像,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忍不住自我吐槽:“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不愧是现实主义大师,白描中带着一丝幽默,令人看不出他正在经历政治生涯最大的痛苦——因谗被贬江州。不过,在这首《题旧写真图》的末尾,他咬牙切齿地表示“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可见其人还是想做一番事业。
然而,又在政坛上跌打了十年,五十六岁的白居易彻底否定了四十六岁的白居易。他又找出这幅画像,题了一首《感旧写真》,这回绝口不提什么壮志了,表示还活着就已经挺好:“李放写我真,写来二十载。莫问真如何,画亦销光彩。朱颜与玄鬓,日夜改复改。无嗟貌遽非,且喜身犹在。”
一幅画像,三种心态,何其生动,何其无奈,可把一代才子二十年间的仕途风霜给道尽了。白居易这三首题像诗,堪比好友刘禹锡三游玄都观的佳话,也给后人很大启发。
或辛酸,或正经
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感空前强烈,加上文化艺术的长足发展,凡有些身份地位的文人都爱请人画像。物我相对,百感交集,诗坛领袖们一发牢骚,自然造就了不少经典的题像诗。
苏轼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诗有名,给他作像的画家更有名——人称“宋画第一人”的李公麟。苏轼写这首诗时已经六十多岁了,经历三朝天子,遭遇三次被贬,漂泊小半辈子,终于遇赦还京。他从海南启程,途经镇江金山寺,见到寺中多年前李公麟为自己作的画像,慨然题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成落纸的一刻,距离苏轼生命的结束只有两个多月。伟大的诗人或许预感到了这一点,笔调苍凉地给自己“盖棺论定”:这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时,也不在满天下的文名,偏偏在于被贬谪的三个蛮荒之州。悲乎?谐乎?真应了鲁智深六和塔听潮而逝时那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境界。
上一篇: 广东省农村科特派 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启动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