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一时爽?美准备好付出四大政治代价吗?
伊朗5日宣布将不再受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约束,触发欧洲国家外交官担忧伊核协议“几近死亡”。
梳理过去几日美国与伊朗等方面动作,不难发现,美国政府决定消除伊朗军方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威胁,强力展示军事威慑,有可能付出不小的政治与外交代价。
一是伊核协议进一步走向崩溃。美联社认为,伊朗方面声明是这一中东国家迄今发出的最清晰核扩散威胁,将加剧中东军备竞赛和地区紧张局势。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一节点宣布伊朗摆脱伊核协议约束,有利于伊朗一定程度博得外界理解。
二是伊拉克国民议会表决“驱逐”美军。美国政界不少观点认为,美军从伊拉克撤离是苏莱曼尼之死可能带来的最深远政治后果之一,冲击美国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努力,并让伊拉克进一步纳入伊朗影响力范围。
三是西方盟友合作意愿消退。欧洲国家仅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强调“更多冲突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欧洲“不给力”,给予美方的支持不及预期;《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的中东盟国乐于看到美方打压伊朗,同时担忧自身成为伊朗报复对象,大多数对事件保持沉默。
四是伊朗从内部危机转向同仇敌忾。《华尔街日报》认为,苏莱曼尼之死的另一重大影响,是扰乱美国打压伊朗的战略。受美经济制裁、国内燃油补贴下降等因素影响,伊朗近期爆发示威,美方原本期待从内部分化伊朗,但公然暗杀伊朗高官无疑点燃伊朗民众反美情绪。(徐超)(新华社专特稿)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领域的中国倡议得到广泛支持
- 解局丨美国为何越反越恐?
- 卡塔尔外长访问阿富汗
- 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一梯队抵达任
- 英国前国会议员:西方须吸取“全球反恐战争”
- 葡萄牙为前总统桑帕约举行国葬
- 欧洲药管局:免疫力低下者需接种新冠疫苗加强
- 欧洲地区首家中国疫苗工厂奠基仪式在塞尔维亚
- 德国单日新增确诊1.5万例 为五月以来新高
- 黑历史数不胜数!美媒曝中情局参与诱捕俄雇佣
- 01美军机是毁了!打落?坠落?
1月27日晚,全球各大媒体都相继发出了一条关于“阿富汗境内飞机坠毁”的新闻。阿富汗塔利...[详细]
- 2朝鲜八乡水坝竣工 去年被
- 3美军机是毁了!打落?坠
- 4媒体焦点:美国应对疫情
- 5印尼洪灾已造成16人死亡
- 6谁能先找到新冠病毒“解
- 7世卫组织:中国以外新冠
- 8全球紧急大搜寻!美国2
- 9美国允许中国航空公司每
- 10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
- 11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
- 12世卫组织:不建议使用抗
- 13流行病学专家:南非发现
- 14全球首例!巴西发现两患
- 15法国14%新增确诊为变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