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2020-10-16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核心阅读

  近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调整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地区多国多项经济指标逐步企稳向好。专家认为,多重利好因素正助力地区经济转危为机,为未来重振经济铺路。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非洲脉动》报告预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将下滑3.3%,随着地区各国封锁措施逐步放宽,各方面需求不断增加,该地区经济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现反弹,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恢复至2.1%。世行敦促地区国家加大政策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复苏。

  多国经济指标企稳向好

  近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多国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肯尼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肯尼亚7月份茶叶和水果的出口开始实现正增长,支柱产业之一花卉产业出现反弹。《非洲脉动》指出,目前肯尼亚对东非共同体其他国家的出口已迅速恢复,对乌干达和卢旺达的出口甚至超过疫情前的最高水平。由于农业出口好于预期,肯尼亚国会预算办公室将该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从4月份预测的萎缩1.5%—1%,调整为增长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也上调了对肯尼亚2020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南非目前经济活动正在加快恢复中。南非联合银行集团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南非的PMI从8月份的57.3上升至9月的58.3,实现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南非联合银行集团表示,制造业指标改善表明工业活动进一步恢复,经济有望反弹并在未来几个月实现增长。另据南非统计局数据,南非今年7月矿产量环比增长20.2%,销售量同比增长11.3%。南非旅游业也在缓慢复苏中,今年8月谷歌网站上关于南非旅行和住宿的搜索增长29%。南非政府已于10月1日放开国际航线,有望为该国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世界银行近日指出,得益于农业部门较为强劲的增长,科特迪瓦、加纳、塞内加尔等非资源密集型非洲国家预计将逐步实现正增长。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严重的尼日利亚,近期各项经济指标下滑也开始出现缓和迹象。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将尼日利亚信用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认为“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

  稳经济举措持续发力

  为应对疫情冲击,撒哈拉以南非洲多国过去几个月间在稳经济、保民生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

  地区国家先后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加快对重点行业的改革。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近日提出总额达13.1万亿奈拉(约合340亿美元)的2021年财政预算,比2020财年增加了21%,力促经济复苏。酝酿已久的石油改革方案《石油工业法案》计划年底前通过,将加大招商引资,对能源行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南非今年4月宣布的5000亿兰特(约合304亿美元)大规模经济救助和社会帮扶计划正逐步发挥成效,该国近期加大了对国有电力公司改革力度,以解决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埃塞俄比亚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电信行业的管制,向国际企业开放电信营业执照申请。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166项社会保障措施,主要为现金和实物补贴、公共费用豁免、社会工程等援助措施。肯尼亚政府拨付了100亿肯尼亚先令(约合9200万美元)用于快速支付中小企业增值税退税和其他待结账单,向20万小规模农户拨付30亿肯尼亚先令,确保粮食供应;博茨瓦纳政府设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金,为公共紧急状态期间的民众提供救济,目前政府已投入1.71亿美元,用于企业补贴、向困难家庭发放食品、购买医疗用品等;安哥拉经济和计划部启用了“经济救济网站”,提供与疫情相关的税收减免、社会保障等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和工厂维持最低生产水平提供支持。

  目前,地区大多数国家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第二波疫情风险仍然存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紧急应对项目经理恩戈伊·恩森加认为,非洲国家仍需保持警惕,在放松管控、开放经济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在防控疫情和保障普通人生活间做好平衡。

  抓住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认为,地区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空间相对有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非洲自贸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地区经济恢复提供更多机遇。

  疫情防控期间,地区多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卢旺达与中国电商企业阿里巴巴共建的电子贸易平台,卢旺达咖啡创下3000包“秒光”的销售业绩。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8月发布数据显示,非洲一些电商平台业务量实现3位数的增长。不少非洲国家政府正根据贸发会议的建议,营造有利于电商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美疾控中心:实际新冠感

美疾控中心:实际新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