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军事直击 >

“芦荡火种”薪火相传:第83集团军某旅一营二连砺兵演训场

2020-08-05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第83集团军某旅一营二连弘扬“沙家浜精神”,让“芦荡火种”薪火相传——

  常饮“芦根汤” 砺兵演训场

  “喝了这碗‘芦根汤’,向着战场出发!”

  盛夏时节,西北某戈壁,一场实战化演练即将打响。出征前,第83集团军某旅一营二连官兵喝下水壶中的“芦根汤”,随即向“敌”阵地发起冲锋。该连指导员谭凯介绍:“在二连,每逢演习演练、执行任务,连队都会组织官兵饮下‘芦根汤’,通过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开展战前动员。”

  这支连队为何对“芦根汤”情有独钟?笔者在该连连史中找到了答案。

  1939年12月,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当时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西撤扬中时,留下36名伤病员在江苏阳澄湖畔养伤。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这36名勇士以芦花为被、以芦根为粮,边养伤边战斗、边恢复边壮大,不仅使“芦荡火种”得以保留,还不断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组建起“沙家浜连”,即一营二连的前身连队。

  “从芦苇荡里走出,在青纱帐中扬威。”谈及这段光荣的抗战史,谭凯自豪地说,“‘沙家浜连’在敌后顽强抗争,历经夜袭黑五庄、智取观音庵、激战阳沟楼、火烧桐歧庙、血战张家浜等大小战斗百余场,连战连捷,打得日伪军胆战心惊!”

  对英雄血脉的传承,对历史荣誉的捍卫,是“沙家浜连”一代代官兵精武强能、矢志强军的动力源泉。

  在调整改革中,“沙家浜连”所在旅整建制列装信息化装备。为实现战斗力跨越式发展,“沙家浜连”官兵自告奋勇,主动申请承担换装改训试点任务。

  然而,在第一次合成化对抗演练中,担负主攻任务的“沙家浜连”就因指挥链路不畅、兵种协同配合不紧等问题吃了败仗。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连队官兵耳畔再次响起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集合在连队荣誉室里,大家立下铮铮誓言:“要向连队前辈们学习,越是困难越向前!”

  “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是‘沙家浜精神’的内涵,更是我们连队的名片。”谭凯告诉笔者,在新装备试训攻坚的路上,官兵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为尽快掌握所属武器装备和兵种运用原则,连长孙国义带领大家挨个连队“拜师学艺”,在一年后的指挥员等级评定考核中,全连干部骨干取得了侦察、维修等专业课目全优的好成绩;曾荣立二等功的“老步兵”冯箭续,从零起步学习无人机操作,在全旅率先实现了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首飞”;车长崔华轩带领班组成员起早贪黑进行某新型战车改训攻关,在上级组织的验收考核中得到高度评价。

  三年磨一剑,一朝露锋芒。前不久,“沙家浜连”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兵演练,在连续多场攻防对抗中,官兵凭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屡战屡胜。

  走下演训场,与“沙家浜连”进行对抗的友邻单位官兵前来取经:“你们取胜的秘籍是什么?”

  “秘籍就藏在‘芦根汤’中。”谭凯响亮地回答,“那是精神的养料、胜利的味道!”(张碧波 汪栋洋 曹志国)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超越自我,军运会频破纪

超越自我,军运会频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