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听科学家聊“天”
原标题:世界气象日:听科学家聊“天”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它是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子,也是气候变化的关键角色。今年3月23日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个主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人类能为海洋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听科学家聊聊“天”,揭秘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是气候系统中最大的碳汇
2021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世界气象组织(WMO)将地球系统内的海洋、气候和天气列为工作重点,因为不断变化的气候正使海洋变暖,对天气产生了极大影响。WMO全球气候状况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2011年到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是全球气候驱动机和气候调节器,处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等全球发展目标的核心地位。同时,海洋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是气候系统中最大的碳汇。
“海洋与我们的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密不可分。”周兵介绍,海洋内部的洋流运动以及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塑造了地球上风格迥异的自然景观和复杂多样的天气气候现象,如北大西洋暖流给北欧一些国家带来优美的生态环境,东亚季风性气候和南亚季风性气候为亚洲国家农业生产带来风调雨顺的年景。
“海洋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兵指出,过去100年以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综合影响,近50%的沿海湿地已经丧失。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引发对海洋安全、气候安全的忧虑。海洋变暖、海冰变化以及栖息地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导致物种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等的转移。同时,海洋变暖影响沿海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热浪加剧、海水酸化、溶解氧降低、咸水入侵和海平面上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苏京志说,海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导致的额外加热90%以上被海洋吸收,大部分热量储存在海洋深处。海洋近几十年一直在持续增温,这种增温现象从海洋表面一直延伸到海底两千多米。海洋热浪的影响不亚于陆地上的热浪,对海洋生态、渔业造成了很大破坏。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必须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走绿色低碳的道路。
我国台风定位和预报预警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须在加强海洋变化监测和预报、防范海洋灾害风险的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表示,海洋正处于无可争议的变暖过程之中,在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凸显的今天,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同时也深受海洋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庄国泰表示:“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海洋气象业务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在国家需求牵引下,近年来初步建立了以沿岸海域为主的海洋气象观测网,以及覆盖我国近、远海的极轨、静止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气象观测体系,实现了10公里分辨率的海洋气象网格预报业务,并利用海洋气象信息发布站、海事电台、北斗导航系统等发布海洋气象信息,开展了面向港口及跨洋航运、海上石油开发、近海渔业养殖和海上捕捞等需求的专业海洋气象服务保障。”
庄国泰介绍,我国台风定位和预报预警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眼“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进一步加强海洋观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弥补海上观测不足,形成海基、陆基、天基、空基多种观测资料的有效融合;增强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对海洋气象预报的支撑;提高台风、海上大风、海雾、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水平;加强海上风能资源精细化监测、评估、预报和预警;继续推进远洋导航服务,全面开展客运航线、港口作业、海上搜救、海洋牧场等气象保障,形成业务布局与流程高效协同的海洋气象现代化新局面,有力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袁于飞)
(责编:赵超、吕骞)
上一篇:为新型飞行器装上“中国心”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数字乡村建设提速为乡村发展添“智”提“质”
- 银保监会: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超过一半与信
- 广发银行:积极支持“横琴方案”“前海方案”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五开幕,市民观展须持“疫苗
- 人体运动类型识别新方法可提升外肌肉机器人适
- 水利部部长答人民网记者问:“十四五”时期以
- 国家发改委:横琴发展新兴产业要有所为、有所
- 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怎么干?国家发改委回应了
- 外汇局:“跨境理财通”和债券“南向通”将于
- 为何支持前海扩区?国家发改委指明两方面原因
- 01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2日对外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以下简称《清单(...[详细]
- 2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 3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
- 4“口红一哥”带货翻车 网
- 5去年全年收购粮食7900亿斤
- 6杭州海关:保障企业出口
- 7明年底前国企10%股权划转
- 8全球经济复苏仍显脆弱
- 9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
- 10发改委:疫情防控期多措
- 11安徽阜阳防疫复工两不误
- 12国务院:稳外贸稳外资还
- 13宋茂恩:内容科技为内容
- 14剑指“人地钱”:新一轮
- 15交通运输部:公路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