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餐饮业探索“无接触服务”(消费视窗·降低疫情影响稳定居民消费②)

2020-03-09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餐饮业探索“无接触服务”(消费视窗·降低疫情影响稳定居民消费②)

 

  重庆一些火锅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零接触火锅外卖”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点餐。图为某火锅店工作人员在核对外卖订单。
  人民视觉

 

餐饮业探索“无接触服务”(消费视窗·降低疫情影响稳定居民消费②)

 

  必胜客推出“无接触式外带”服务,避免近距离接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放心的美食。图为一位消费者正在“外带取餐处”取餐。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餐饮业冲击较大。在堂食受限的情况下,不少餐饮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也应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餐饮业绿色、节约、高质量发展

      

  冲击明显,营收下降

  疫情对餐饮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我国大体量的餐饮市场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较大冲击,人们的外出聚餐、婚宴活动等纷纷取消,大量餐饮门店停止营业,资金压力较大。

  “每月工资支出约7000万元,房租3000多万元,再加上水电费,一个月固定支出就超过了1亿元。”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束从轩表示,疫情期间,老乡鸡全国800多家门店关闭了一半,即使还在营业的门店,营业收入也只有正常营业水平的三成左右。

  据中国烹饪协会测算,仅春节7天假期,疫情就对餐饮业造成约5000亿元的损失。美团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餐饮堂食业务几乎陷入停顿状态。除了年夜饭退订、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外,餐饮商户还须面对原材料备货损失、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社保等固定运营成本。调查数据显示,70.7%的餐饮商户有房租压力;41%的商户有人力成本压力;40.9%的商户有原材料压力。

  “当前,餐饮业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表示,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过后,中国餐饮业还将快速发展。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疫情对餐饮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待疫情结束、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后,餐饮消费也将回归正常。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餐饮消费市场,去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67万亿元,这么大体量的餐饮市场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杨柳认为,疫情过后,消费者将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有更高要求,餐饮企业要积极作为,主动调整经营理念,推动企业经营跃上新台阶。

  主动作为,积极转型

  餐饮企业加快发展线上业务,“无接触配送”等外卖服务成为新增长点

  建线上旗舰店、开“云主厨”直播、提供“无接触服务”……为应对疫情冲击,不少餐饮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

  ——“网上直播”为餐厅提供了“圈粉”新路径。一些餐饮企业加快发展线上业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拓展、客户沟通、订单达成、物流和配送管理。

  “首先我们把泡椒木耳炒出一点红油色,再下入肉丝,跟小料融合一下,下入莴笋、木耳丝,在锅里热一下,最后收汁出锅。”近日,在一场“云主厨”直播中,眉州东坡北京泛海店中餐厨师长叶一力给大家展示了鱼香肉丝的制作过程。

  眉州东坡电商部总监杜俊辉说,眉州东坡有130多家线下门店,目前已有60多家恢复营业。通过线上直播新模式,眉州东坡的“网红”产品午餐肉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多倍。

  聚划算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云主厨”活动,商家能够降低库存,缓解资金压力,拓宽销售渠道。一些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制作功能,通过售卖半成品、速冻产品、预包装食品等形式,拓展业务渠道。

  ——外卖成为解决餐饮企业发展困难的重要渠道。一些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推出“安心送”“移动食堂”等“无接触配送”服务,在预订、制作、配送等环节,尽最大可能减少消费者与企业员工直接接触,确保食品安全。一些招牌菜的外卖数量、标准化半成品配送数量迅速增长。

  “您好,您的餐点快到了,请告知一个交接点,我将安全地与您交接餐点,谢谢。”这个春节,上海一家肯德基的外送骑手王宇没有回老家过年,坚守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

  1月30日起,肯德基宅急送和必胜客宅急送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2月1日起,部分肯德基餐厅试点“无接触点取餐”服务。顾客完成点餐后,凭取餐号在柜台领取自己的餐点,部分餐厅还配备自取货架,方便消费者自行取用餐点。必胜客外带也采取类似措施,顾客自助点餐后,凭取餐号在餐厅“外带取餐处”取餐。

  “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量保持门店开业,坚持开展外送服务,为顾客提供日常饮食保障。”百胜中国CEO屈翠容说。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