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2022-04-21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原标题: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美国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此次加息时点和加息规模均符合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效应部分释放,金融市场整体表现平稳,但连续加息预期下,资金从新兴经济体回流的风险仍不可避免。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稳定,中国市场对外资也将保持吸引力。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更加主动作为,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美联储启动多次加息周期

  美国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这是美联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为配合新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美联储同时上调了其他多个政策利率:将存款准备金利率、隔夜回购利率、隔夜逆回购利率和一级信贷利率分别上调至0.40%、0.50%、0.30%和0.50%。

  此次加息幅度和时点均在市场预期之内。引发市场更加广泛关注的是,美联储在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对加息和缩表进程进行了新的阐述,明确未来将持续加息,并暗示即将开始缩表,表现出了更加激进的立场。美联储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的4%降至2.8%,但维持明年经济增长预测在2.2%。今明两年的失业率预测都维持在3.5%。但今年美国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的预期分别上调1.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调整为4.3%和4.1%,远高于2%的通胀目标。

  “为了寻求长期实现充分就业以及2%的通胀目标……预计持续上调目标利率区间是合适的。同时,在即将到来的会议上,将开始削减美联储对美国国债、机构债券以及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规模。”声明指出。

  据加息点阵图预测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预测,至2022年年末,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将上升至1.75%-2%。至2023年年末,这一区间上限将上升至2.75%。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邹子昂表示,这意味着,若按照每次加息25个基点的节奏推测,2022年和2023年,美联储还将分别至少加息6次和3次。

  外媒报道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会后声明暗示货币政策收紧速度将是2006年以来最快,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也将比此前预计的更为激进。

  外溢效应对中国影响有限

  美联储此次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效应已部分释放。本次议息会议后,金融市场呈现出市场预期内“靴子落地”行情,并未出现“紧缩恐慌”,加上俄乌紧张局势有缓和迹象,3月17日,亚洲市场上,资金离开此前的避险货币日元,风险资产价格则有所回升。

  香港金管局17日追随美联储加息,香港股票市场17日表现良好。香港金管局表示,尽管美联储加息、环球金融市场近日波动剧烈,但港元市场如常有序运作,港元汇率稳定,未看到资金流动出现异常。

  欧美市场也显得相对平静,投资者正在消化美联储加息会议上带来的信息。由于对美联储加息早有预期,目前市场主要是对此前的预期进行重新定价。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加息以及未来连续加息的预期将带动美元资产收益率上行,大量非美元资产,尤其是对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资产将面临抛售风险,金融市场波动、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等现象不可避免。

  日本共同社17日预计,美联储提高利率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有可能导致美元走强,日元走弱,资金则有从新兴经济体回流的风险。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跨境资金流动影响有限。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此前表示,和上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相比,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突出,而且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显著增强,可以较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中国市场对外资也保持持续吸引力。记者从花旗获悉,今年以来,花旗全球投资委员会进一步上调了中国配置比重。尽管近期中国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但花旗分析师依然看好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势。花旗分析师表示,受益于中美利差、中国长期的投资机遇、以及海外资金的全球配置需求,未来海外资金仍然会继续流入中国。

  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业内人士表示,欧美主要国家货币紧缩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积极发力“稳增长”。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坚持以我为主,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稳增长压力,需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美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货币政策收紧稳定通胀。据此来看,经济形势的不同决定了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加息不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的方向。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