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疫情之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如何应对复工难、返岗难?

2020-03-17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精准的服务,助力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将近年来招工难、就业难的就业结构性两难矛盾推向特殊时期的复工难、返岗难的新两难矛盾,人力资源服务业受到双重冲击。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劳务派遣员工以农民工为主,职业中介也多是服务于农民工群体,因此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复工情况是农民工总体复工的一个缩影,是反映农民工就业的晴雨表。为及时了解该行业复工情况及主要困难,中国劳动学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对2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展复工快速调查,样本覆盖东、中、西部,包含大、中、小型,涉及人力资源招聘、测评、培训、咨询、派遣、外包、信息等多种业务,包括从业人员(含派遣、外包人员)80余万人,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

人力资源企业多数复工 劳务派遣等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劳动学会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复工情况如下:

接近九成企业在2月底前已经复工。调查显示,在2月3日就已经复工的占13.0%,2月10日左右复工的合计占39.1%,2月17日复工的占21.7%,2月24日左右复工的合计占13.0%,要到3月份以后才复工的占13.0%,主要是几家小型企业。

员工复工率逐步回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手牵农民工等大量的劳动者,一手牵用工企业尤其是规模化用工企业,因此,复工一方面取决自身恢复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客户企业复工需求。尽管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复工时间较早,但很多是部分复工,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返岗,后面随着各项业务逐步恢复,员工复工率显著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刚复工时员工平均复工率为53.8%,其中半数企业复工率不足60%,29.2%的企业复工率不足20%;而到2月底,平均复工率已达到68.0%,其中复工率超过60%的合计占70.8%,33.3%的企业复工率超90%。

此外,为了应对疫情,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活动获得都通过线上方式开展,由此带动网上招聘、培训、测评、管理等业务大幅增长,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业务需求量较大,复工率相对较高。

受此次疫情影响,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类业务员工复工延后明显。调查显示,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类业务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大,主要是客户业务量缩减和开工时间延后,以及回乡人员较多返城困难。

调配对接作用正在显现 农民工“蓄水池”放水加快

本次调查显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防疫期间助力用工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创新服务方式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是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开展在线用工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用工和农民工需求,实现精准复工。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快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推广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除免费为企业提供招聘信息以外,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推出优惠措施,减免缓收疫情防控期间人力资源服务费用,还有企业还积极探索创新,协助各类企业之间进行用工调剂,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运用人力资源线上系统解决办法,助力企业解决远程办公问题。疫情期间,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收集整理各地政策并及时发布,提供公益课程帮助企业做好疫情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此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和人事管理问题,推出了人力资源线上办公及管理系统,并免费或优惠提供给企业使用,确保企业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必要工作的持续进行。

三是聚焦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积极做好农民工精准复工和大学生就业服务。很多人力资源企业围绕服务就业大局,加强特殊时期就业形势研判,着力促进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及时发布劳动力供需动态,引导农民工有序复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和大数据资源,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企业和劳动者问卷调研等,及时发布调研和分析报告,为研判形势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五是提供复工爱心援助,打好复工回升中防疫阻击战。疫情期间,中国劳动学会会员单位、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员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发布返工防疫指南,积极向企业和员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序疫情防控工作。

人力资源企业遭受双重冲击 复工难和返岗带来新挑战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