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科艺融合”铸中国品牌(艺坛走笔)

2020-05-19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国内消费需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当代品牌设计早已从以往单纯注重形象体系设计,转变为品牌规划与设计并重。优秀的中国品牌设计,必将塑造社会文化的新样态,成为大众美学和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以“科艺融合”为特征的新设计形态,代表着中国品牌以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为基础,以艺术表现、情感体验为审美特征的发展趋势。

  “科艺融合”是新一代中国品牌塑造和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现代设计发轫于工艺美术对大规模机器制造的呼应,成型于“艺术与技术结合”理念的全球化实践。包豪斯时期的“科艺融合”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石,成为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驱动内核。现代设计初创时期,关注制造工艺层面和视觉层面的结合,而数字时代的“科艺融合”,重在“融”。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一直是“科艺融合”的倡导者。他认为:科学艺术观以科艺结合、文理兼修为关键,“科艺融合”的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知识创新如是,品牌创新亦如是。

  “科艺融合”首先表现在产品设计层面的创新,继而拓展到品牌系统设计,最后表现为品牌文化的战略规划与执行。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常常使品牌得以快速确立,其优质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功能性,更体现在其审美性。例如,2017年,小米公司推出的两款智能手机,因体现了“智能科技与艺术设计的成功融合”而被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收藏,同时也使小米品牌为更多法国民众所知晓。

  人工智能传播时代,当受众情感反应可以实时捕捉、需求可以实时智能对接,当基于流量的互联网时代转变为基于场景的物联网时代,当整合传播转变为全时段全媒体的智能互动传播时,品牌系统设计创新不可避免地要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以艺术品位赋予尖端科技以人文精神和情感温度。这意味着需实现主要产品和服务系列化,从而使品牌推广体系既有科技含量,也有符合品牌风格的艺术质感。

  “科艺融合”的品牌设计最终导向品牌文化的构建。品牌文化的主要价值在于引发情感共鸣与精神归属感。打造优质中国品牌,需回归东方生活美学、深度挖掘中国人的情感需求。美是激发情感的原动力,艺术之美源自生活。“生活是设计的来处和最终的去处”,源于生活的设计灵感远比来自西方的“形式追随功能”更鲜活感人。当国内设计师越来越多地对真实生活发问、对所处环境发问时,自然会更加关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文化自觉和内在美感,必定映射到设计图像、造物和空间中,形塑为中国品牌的独特品质。譬如,有设计师通过将家乡传统女书加以图形化、时尚化,打造出小而美的网红品牌;有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柔美与异域风情融为一体,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创造出具有当代东方质感的产品。这些产品被赋予文化附加值和情感价值,成为连接目标消费群体、构建品牌文化的关键。

  当然,“科艺融合”的“艺”不单指中国传统艺术,而是涵盖全球艺术资源,包括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和时尚新潮。在打造国际水准的中国品牌文化时,必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在智能社会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碎片化、符号化、移动化的商业消费场景中,品牌世界的景观正在快速变幻:一方面,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新零售、智能制造使新晋品牌、网红品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一些传统国际大牌的影响力逐渐衰弱,品牌转型与企业变革成为高频关键词。在这个大变革时期,品牌的设计、传播以及受众都在变化,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中国品牌的弯道超车?一些国内品牌已经开始进行有益探索,但这仅仅是开始,在大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品牌设计任重道远。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0日 08 版)

(责编:冯粒、曹昆)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