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最高涨幅超20%新能源ETF还敢上车吗

2020-06-2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短暂沉寂之后,新能源汽车最近又火了,新能源ETF最高涨幅也超过炙手可热的半导体ETF。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净值大幅受挫的新能源主题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业绩回暖。截至6月10日,二季度以来最高净值涨幅超24%。有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看似美好的产业,虽然电动化汽车大发展是全球化趋势,但行业目前仍存在诸多短板,比如整车性价比、车载电池续航能力、车企盈利能力等因素,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新能源ETF表现不俗

  近期,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频传利好。特斯拉股价首次突破1000美元,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刺激A股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股票上涨。

  在新能源板块走强之前,相关主题基金已经低调地表现出了反弹能力。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二季度以来,新能源主题基金净值集体回暖。其中,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区间涨幅达24.39%,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区间涨幅达23.88%,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区间涨幅达19.02%。新能源汽车ETF最高涨幅已经超过此前被资金热炒的半导体ETF,仅次于酒类ETF和生物医药ETF。

  上述3只新能源汽车ETF跟踪的标的分别为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前者成分股数量较少,仅有25只,主要集中在锂电池、充电桩和新能源整车等领域;后者包含54只成分股,除了上述领域外,还包括电池材料等信息技术类公司。截至6月11日,今年以来,这两大新能源指数区间涨幅分别为14.55%和12.55%。

  主投新能源行业的其他指数型基金和主动管理型基金也在二季度取得不错表现。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除ETF基金外,新能源概念主题基金二季度以来平均净值涨幅达到20%,最高净值涨幅达到27.92%。

  不过,热炒的行业背后往往潜藏着风险。百亿规模的华夏新能源汽车ETF最新净值为0.941元,众多投资者称自己是在ETF最火热的一季度时,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潜力而前来认购。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厂无法正常复工,叠加海外其他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公司股价表现低迷。上述3只新能源汽车ETF一季度净值一路走低,深受其净值波动影响的便是众多个人投资者。

  有公募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或许是该行业主题ETF首募规模过于庞大,引起监管重视,为了谨防资金短线炒作这些行业主题ETF,以至于后续成立的众多行业主题ETF规模较小,也有一部分ETF未获批发售。

  强刺激下新能源车困局

  最近,有关新能源汽车话题的火热程度甚至超过5G、半导体等领域。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同时,新能源车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重点。国家发改委颁布相关意见,给予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更多通行便利。

  近日,深圳发布新政,放宽个人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扩大个人增购新能源小汽车车型范围,对个人新购、置换更新新能源小汽车给予财政补贴,并加大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力度。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多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经济补贴。德国政府出台了针对低价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激励政策。法国宣布出资80亿欧元重振汽车产业,购买电动汽车的个人可获7000欧元补贴。

  尽管政策利好不断,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他们更倾向于涨了就卖,而非长期持有。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二季度以来,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场内份额均出现缩水,分别减少14.88亿份、22.16亿份和16.18亿份。

  强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待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1-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0.5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3.66%,同比下降44.8%。

  今年5月,中国汽车销量219.4万辆,同比增长14.5%,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同比仍处于下滑趋势,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8.4万辆,同比下降25.8%;销量8.2万辆,同比下降23.5%。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新能源汽车板块经历大幅上涨后,已经积累足够多的涨幅,市场预期已经体现得比较充分,所以接下来还能否持续上涨值得怀疑。

  在胡泊看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想象很美好,但广泛应用还受制于诸多短板的行业,且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还完全依赖于政府补贴,并未实现盈利。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