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理性看待银行理财“不保本”

2020-07-2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理性看待银行理财“不保本”

 

  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延续了去年整体下行的趋势,部分产品甚至在年中出现负收益现象。专家提示,下半年理财产品价格仍有较大波动可能,投资者“隐性刚兑”的预期要不得。银行理财负收益情况让诸多投资者意识到打破刚性兑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王 鹏作(新华社发)

 

理性看待银行理财“不保本”

 

  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金台里支行,前来咨询和办理银行理财等业务的顾客不少。图为柜员正在为顾客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 孔德晨摄

 

  净值跌破1元、300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从前“旱涝保收”的银行理财也开始不保本了!最近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共有391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亏损幅度最大的达到了40%。曾经“稳赚不赔”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不保本,引发许多投资者关注。银行理财不保本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资管新规》出台已两年,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进展如何?银行与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对短期浮亏不必太担心

  收益率跌至-4.42%,净值降到0.9997,近日,招行一款“季季开1号”产品将银行理财顶上了“热搜”,成了投资界的标志性事件。“我虽然没有买招行的这个‘季季开1号’,但我买了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前两天看收益率比刚买的时候降低了不少。”在北京工作的姜女士对记者说,由于投资专业知识不足,且个人较注重资金的安全,她这几年一直都是用闲钱购买不同银行的不同理财产品。“最早买理财是在3年前,当时银行给的承诺就是保本,收益稳定。”姜女士说,“我最近发现,银行的APP上会给理财产品专门标注不保本的提示,今年受疫情影响,收益率降低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共有391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其中不乏R2级中低风险产品,亏损幅度最大的达到了40%。记者梳理发现,在出现亏损的391只理财产品中,亏损幅度较大的理财产品多为权益类产品,占比在10%以内,投资标的为股票、全球存托凭证等产品;另有346只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为88.7%,亏损幅度大多在5%以内,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固定收益证券的理财产品。“如果理财也不保本,那我就不敢买了。”姜女士有些担心,“我最近在考虑还要不要给我手里的理财产品续期,万一亏了,那不是本末倒置吗。”

  银行理财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所谓的“亏损”多数是“浮亏”,体现的是某一天的变动情况。

  “疫情发生以来,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带来了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价格的波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到期回报率在下行,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价格下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介绍。此外,受近期债市波动的影响,部分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波动较大,出现了浮亏。

  “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内出现浮亏,其实是正常现象。对待这种浮亏,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浮亏,之所以引发较多讨论和关注,其原因一是银行系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总体上较为保守,偏好稳健型产品,心理准备不足;二是长期以来银行系理财产品处于隐性的刚性兑付之下,极少出现亏损现象,即使亏损也刚性兑付。“现在,银行理财开始打破刚性兑付,银行不再对投资者做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市场上的波动能够直接体现在投资者的账户上,就像股票一样涨涨跌跌,这很正常。”曾刚说。

  赵锡军还指出,银行的理财产品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面正经历较大的调整。“在新的资管规则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成立专门经营理财产品的子机构,即理财子公司,通过理财子公司来进行理财产品的经营和管理。”赵锡军说,“但是这个过程目前还未完全完成。在未成熟的特殊时期,出现这种净值的变化是可以接受的。”

  理财产品更公开透明

  银行理财不保本,也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最直接的结果。

  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明确了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求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作为《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今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正式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

减少二十项 新版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