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通讯:在中国第七大沙漠造林30多年的“父子兵”

2020-10-27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中新网鄂尔多斯9月18日电 题:在中国第七大沙漠造林30多年的“父子兵”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脸庞黝黑、常年干活的手指骨节棱角分明,57岁的高二云站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望着远处绿油油的树林时,总会想起30多年前与父亲一同治沙的瞬间。

  “上世纪80年代,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官井村风沙肆虐,庄稼难活,大部分村民外出谋生。”高二云说,“是父亲带头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通讯:在中国第七大沙漠造林30多年的“父子兵”

图为高二云父亲所获的荣誉。 李爱平 摄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较近的沙漠。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的该沙漠,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3旗,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高二云的父亲叫高林树,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人,如今已年逾八旬,由于治沙有功,被官方授予“绿化大沙漠、保护母亲河”终身成就奖、治沙造林突出贡献奖。

  在高二云的记忆中,他所在的官井村,30多年前一家5口人种着几十亩靠天吃饭的旱地。“春天风吹沙埋,反复补种几次也落不下多少棵苗,为了填饱肚子,当地35岁以上的村民大都有吃草籽面窝头的经历。”

  环境的恶劣迫使高二云和父亲开始“穷则思变”。1986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高林树承包了800亩荒沙开始种树。

  官方资料显示,经过高二云父子俩的努力,这片沙地上终于长起了植被。他们通过在林间套种可用于榨油的麻子,很快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高二云父子的成功令当地村民们纷纷效仿,开始承包沙地种树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

  “随着父亲的年龄越来越大,我彻底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治沙造林的活儿,与此同时,还经营农田、饲养山羊、兼任护林员等,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高二云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高二云已是官井村的造林大户,种有5000多亩树林,生活富足。外出见亲友时,他也会穿上一身合体西服,通过智能手机了解当前的致富路径等信息。

  官井村亦因高二云父子在这片沙漠上植树致富而变得知名度大增。

  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党委书记薛海林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修路、架电、打井等,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据介绍,目前官井村人均年收入已达数万元,很多村民过上小康生活,该村也已成为当地“绿富同兴”的模范村。

  让薛海林兴奋的是,此前由于环境恶劣无奈外出打工的个别村民听说现在官井村彻底变了样,又陆续回乡发展。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腰杆也硬了。”高二云的这句话逗笑了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完)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