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京津冀降水增多,有啥影响?

2021-09-26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区下雨天明显增多。据统计,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份的平均降水量达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

  京津冀地区降水为什么增多?带来了哪些影响?怎样趋利避害?  

  9月8日,北京再次迎来降雨天气。“今年夏天雨水挺多”“好像三天两头下雨”……在京津冀地区,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今年雨多!”

  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印证了大家的感觉: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份的平均降水量达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是1997年以来同期最多的。

  华北雨季比常年偏早6天,且目前尚未结束,结束日期明显偏晚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顾薇说:“今年夏季,华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偏多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中东部的京津冀地区。”

  北京市气象部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27.4毫米,分别比常年同期和近10年同期偏多近七成和六成,为近20年来最多。

  顾薇说:“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比常年偏早6天。而且华北雨季尚未结束,比常年雨季结束日期(8月18日)明显偏晚。截至9月7日,京津冀3省份雨季平均降水量为398毫米,比常年偏多65.5%。”中央气象台9月8日18时发布的预报显示,未来3天,受冷涡影响,华北中北部多阵雨或雷阵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在夏季6月至8月的3个月里,京津冀7月份降水比常年同期显著偏多,7月份的降水异常在今夏雨水偏多中起到主导作用。”顾薇介绍,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华北地区处于副高西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同时,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跃,第6号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第7号台风“查帕卡”在南海同时发展,加强了来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9月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显著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达39.8毫米,其中北京地区达64毫米,已超过北京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54毫米)。顾薇说:“预计9月中下旬,京津冀地区还将有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两成至五成。”

  降水增多,为开展河湖生态调度、恢复地下水位提供有利条件

  “入夏以来,京津冀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明显解除了春旱,有利于水库蓄水及农业生产、空气质量改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室副主任尹宜舟介绍,6月至8月,海河流域平均径流深为35.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半,北京密云水库和河北潘家口水库、岳城水库上游流域累计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67.8%、66.8%、41.9%。

  降水增多,增加了河湖水库蓄水量,为开展河湖生态调度、恢复地下水位提供了有利条件。7月,今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顺利结束,补水水量达2.21亿立方米。与补水前相比,补水河道周边2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33米;赵王新河、子牙新河、子牙河在补水期间,鱼类种类数分别升高25%、33%、20%。

  从8月底开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统筹官厅水库来水、引黄水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北运河水等多种水源,将贯通永定河北京三家店至天津屈家店146公里河段,生态补水总量约1.4亿立方米。

  “降水较多,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尹宜舟说。以京津冀降水显著偏多的7月为例,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2%。北京市7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9%,同比上升29.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

  “今夏京津冀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6.7毫米,大约相当于比常年同期多降下363亿吨雨水。”顾薇说,“不过,目前京津冀地区降水偏多是相对于本地的气候平均值而言,并不意味着不缺水了。从降水量值上看,京津冀和南方地区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今年夏季,京津冀地区降水整体偏多,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北京东部、天津大部、河北东北部和南部等地区降水偏多五成以上。”尹宜舟说。

  今夏,北京、天津和河北东部部分气象站降水极端性明显,京津冀地区共有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的月极值,北京顺义突破了年极值。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