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黄河沉沙池以“沙”破题 池区人告别“一天二两土”

2020-11-03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中新网聊城9月18日电 (孙婷婷)“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关上门、闭上窗,不误晚上喝泥汤”“大风一刮不见家,年年庄稼被沙压”……18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黄河公园内,今年55岁的张凤喜回忆着住在沉沙池区域,过去与“风沙”相伴的难熬生活。

 黄河沉沙池以“沙”破题 池区人告别“一天二两土”

(资料图)治理前的黄河位山灌区沉沙池池区。 许瑞图 摄

  张凤喜是聊城市东阿县姜楼镇王小楼村村民。在她的记忆中,漫天黄沙跟随她从娘家到了婆家。她从黄河位山灌区沉沙池池区的南端嫁到了池区北端,4公里的距离,并没有让她“逃离”睁不开眼、吃饭吃一嘴沙土的尘土飞扬生活。“我们想过很多方法治沙,大约7年前,村里人想用黄沙土烧制砖,办了烧砖厂,但治沙效果并不明显。”

 黄河沉沙池以“沙”破题 池区人告别“一天二两土”

(资料图)治理前的黄河位山灌区沉沙池池区。 许瑞图 摄

  张凤喜居住的地方,是位山灌区在引进黄河水时,形成的占地3.5万亩、总泥沙量达3.66亿吨(2.82亿立方米)的黄河下游乃至全国最大的沉沙池。而位山灌区是中国第五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最大的灌区,承担着540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同时,灌区还担负着引黄入冀、引黄济津的跨流域调水重任。

 黄河沉沙池以“沙”破题 池区人告别“一天二两土”

由沉沙池池区改造而成的位山湿地公园,岸边绿树成荫,木栈道在河中央蜿蜒盘踞着,水车吱吱呀呀的工作,耳边不时响起几声清脆的鸟叫声。 孙婷婷 摄

  池区除了尘土飞扬的居住环境之外,受长期沉沙、清淤弃土所致,沉沙池池区内流沙遍地,草木稀疏,几乎年年遭遇沙尘,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差,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商业发展不足,池区民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有的村庄多次迁移,是典型的因沙治贫区域和聊城市扶贫攻坚的重点片区。

 黄河沉沙池以“沙”破题 池区人告别“一天二两土”

利用清淤堆积的泥沙平整成高地,达到设计高程后,再覆盖原状土,设计而成的位山灌区文化园。 孙婷婷 摄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副主任秦月成介绍说,从2016年底开始,该市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绿色生态建设,统筹水林沙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改善沉沙池区生态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在保证沉沙池输水功能不变的前提下,依托得天独厚的湿地环境条件,打造了位山黄河公园。”如今,沉沙池经过多年治沙增绿,已经成为水生态自然景观。池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白鹭、灰鹅、天鹅等国家珍稀鸟类重现。

 黄河沉沙池以“沙”破题 池区人告别“一天二两土”

由沉沙池池区改造而成的位山湿地公园,岸边绿树成荫,木栈道在河中央蜿蜒盘踞着,水车吱吱呀呀的工作,耳边不时响起几声清脆的鸟叫声。 孙婷婷 摄

  “没有漫天黄沙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慢慢提高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张凤喜与村中其他村民一起,到位山黄河公园工作。张凤喜是园区的一名保洁员,每个月有1600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此外,村内的土地均已流转,她每年还可以收到1200元的土地流转资金。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