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北京连续两天刷新2月高温历史极值 最高温接近北京5月份常年平均温度

2021-03-05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北京连续两天刷新2月高温历史极值

  昨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25.6℃,接近北京5月份常年平均温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5℃左右

  截至昨日16时,北京南郊观象台白天的最高气温为25.6℃,这个温度接近北京5月份的常年平均温度。再次刷新北京2月最高气温历史极值。受冷空气影响,预计北京地区今明两天气温大幅下降,北部地区有小雪或零星小雪。

  新京报讯 昨日是正月初十,七九的最后一天。截至昨日16时,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白天最高气温为25.6℃,这个温度接近北京5月份的常年平均温度。

 北京连续两天刷新2月高温历史极值 最高温接近北京5月份常年平均温度

 

  北京连续两天刷新高温纪录

  今年过年为何这么热呢?从农历和节气看,今年春节前已经立春。谚语说,“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意思是,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今年春节是在“六九”最后一天,初二到初十都是“七九”。“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按照古人的生活经验,“七九”“八九”天也该暖和了。

  当然,热到25℃肯定是少见的。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北京2月常年(1981年-2010年)平均最高气温是6.2摄氏度。其实,20日已经热到20℃以上,打破了历史极值,成为1951年以来2月最暖的一天,也是首次在2月突破20℃。当然,昨天再次将这个纪录刷新。

  北京今明降温北部有雪

  昨晚起,北京气温就开始下降。夜间北风二三级间四级,最低气温1℃。受冷空气影响,预计北京地区今明两天气温大幅下降,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北部地区有小雪或零星小雪。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也就5℃左右,羽绒服还不能收。

  此次升温,石家庄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专家曹春莉认为,对主要作物小麦来说,现在的小麦还有耐寒能力,而且升温会促进返青。

  有专家提醒,高温天气带来小麦、油菜等返青拔节提前,果树开花萌动提前,越是提前,一旦拔节、开花以后,抗寒能力会急剧下降,因此潜伏着很大的灾害威胁,今年要对倒春寒加以防范。

  焦点1

  受暖气团影响多地高温破纪录

  不仅是北京热,全国都很热。20日的气象监测显示,全国共有365个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2月同期历史极值。19日石家庄最高气温24.2℃,郑州23.7℃。

  河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江涛介绍,河北此次升温则是在暖气团的影响下,升温的地区特别是河北省中南部,长时间没有冷空气或冷空气势力很弱造成的。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也表示,近期河南气温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亚高纬冷空气势力较弱,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并且地面盛行西风和南风。

  张江涛认为,太行山沿山一带确实受到焚风的影响,暖气团集中到了山前一带,暖气团变得更暖。而根据实况,泰山山脉北侧气温高于南侧,济南、淄博风力也明显更大,也存在部分焚风效应。所谓焚风,是一种由地形动力强迫引起的过山气流下沉造成的干热风,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可能出现。

  焦点2

  京津冀部分地区有短时浮尘扬沙

  昨天夜间至今日,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区有短时扬沙或浮尘天气。此外,受传输影响,河北中东部、天津、辽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短时轻至中度霾天气。未来一周,全国其他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持续性霾天气。

  未来一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持续性霾天气。冷空气间歇期,区域中南部局地有短时轻度霾。

  长三角区域受冷空气和降水影响,区域大气扩散和湿清除条件总体较好,无明显霾天气。汾渭平原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一般,有间歇性霾天气。珠三角区域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广西中部局地有短时轻度霾。华中区域受冷空气和降水影响,区域大气扩散和湿清除条件总体较好,无明显霾天气。西南区域大气扩散条件一般,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短时轻度霾。夜间到次日上午时段,四川盆地南部、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多大雾天气。东北区域多冷空气活动,大气扩散条件总体较好,无持续性霾天气。

  焦点3

  今明两天冷空气将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

  冷空气来临带来降温。今明两天,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等地气温将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其中,东北地区南部、华北中东部、黄淮东北部等地的局地日最高气温降幅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并有4~6级偏北风。东部海区有6~8级大风。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