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广西钦州: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2021-04-20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广西钦州: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民族团结广场,一阵春雷般的鼓声响彻云霄,拉开了钦州市2021年“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的帷幕。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文化壮乡嘉年华、原生态山(海)歌比赛、“红色引领 多彩非遗”壮族三月三、“三月三的非遗记忆”线上展播等活动将陆续呈现……

  每年“壮族三月三”,既是壮族同胞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各族儿女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阳春三月,穿行钦州各地,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奏一首民族团结“协奏曲”。

  让民族同胞“富”起来  

  春风徐来,万物皆新。钦北区贵台镇那疋村巷道,青砖瓦房错落有致,20世纪的民宅修旧如旧,焕发新活力,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如今变身“网红打卡村”,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里的农村干净漂亮,有文化底蕴,畅游其间,很是惬意。”外地游客黄俐说。

  那疋自然村所属的百美村委,是贵台镇三个贫困村之一,共有663户2996人,均为壮族,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但因地处广西十万大山北麓,此前交通非常不便,群众生活困难重重。

  “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我们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修缮进村公路,硬化入户道路,清理水利沟渠,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蛋鸭、罗非鱼养殖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场地出租、山林出租等形式,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3万元,是2015年的66倍,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41人全部脱贫。”百美村党支部书记梁显茂介绍。

  前些年,当其他村民奔忙于外出打工时,贫困户李兰胜已在村集体经济项目——蛋鸭养殖场实现家门口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今年春节至今,我务工收入4500元,还能兼顾农活和照看孩子。”李兰胜说,村里有13名贫困人员被聘为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通过自力更生实现“造血式”脱贫。

  “少数民族群众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人。”百美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官德业告诉记者,那疋村弘扬红色文化、知青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群众自力更生建家园。在“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中,群众捐出3万多块青砖和一批旧物件,让出5亩菜地,200多人参加义务劳动,3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请假回村劳动,将那疋村建成钦州市美丽村屯示范点。

  百美村的美丽蝶变,是钦州市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缩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钦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开创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钦州市聚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投入、加大扶持,全市少数民族聚居区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市301个贫困村、20.64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

  让民族关系“融”起来

  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是一个既有老城区和新城区,又有城中村和郊区农村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着壮、汉、瑶、京等9个民族约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00人,是钦州市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社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像这样的社区,处于边缘地带,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交通不便,以往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文昌社区平山村村民王立卓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社区‘大党委’,现在出行畅通无阻,各民族和睦共处。”

  平山村与钦州城区隔江相望,此前唯一的进出方式是通过渡船和一条简陋渡槽桥,一条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贯穿三个生产队,晴天沙尘滚滚,雨天积水泥泞,村民苦不堪言。

  2016年,文昌社区成立了钦州市首个社区“大党委”,吸纳市滨海新城管委、市公安边防大队等13个党组织加入,建立“六联”工作机制,破解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资源分散不集聚的难题。“大党委”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多方筹资,最终将“水泥路”变成真正的水泥路,购置了新渡船,扩建了新码头,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得以解决。

  在“大党委”统筹下,文昌社区还探索社区党员“双报到双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认领“微心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让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各族同胞生活在一个社区,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工作好做多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关中艳说。如今,像这样民族团结和谐的社区,在钦州各地不断涌现,形成民族团结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辐射效应,实现“一个示范点带动一大片”。

  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