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新冠疫苗的“全景式科普”来了

2020-05-29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必看+收藏!新冠疫苗的“全景式科普”来了!

  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累计超过400万例的今天,疫苗作为抵御病毒全球大流行的终极武器,被人们寄予厚望。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如何?安全性有保障吗?何时能投入使用?经济日报记者为你一探究竟。

  全球新冠疫苗知多少

  热度:一百多个疫苗在研发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全球合作加速开发、生产、公平获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的倡议。在欧盟主办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认捐大会上,这一倡议得到广泛支持,各国承诺提供74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以及公平分配等。

  5月8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中方坚定支持并决定参加这一倡议,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为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和抗击疫情作出努力。

  74亿欧元的承诺,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新冠疫苗研发的重视。目前全球有多少新冠疫苗正在研发?

  WHO官网在5月5日发布的一份题为《COVID-19候选疫苗草图》的文档中,列出了全球8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和100个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新冠病毒候选疫苗。这是一份不完全统计,但也足以看出新冠疫苗研发的热度。

  进度:8个疫苗进临床试验

  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疫苗都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这8个新冠疫苗显然是进度上的第一梯队。第一梯队中,中国有4个,包括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3个灭活疫苗;美国有3个,包括莫德纳公司的mRNA疫苗、辉瑞公司的mRNA疫苗、Inovio公司的DNA载体疫苗;英国有1个,是牛津大学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这8个疫苗中,进度最快的已进入二期临床研究。

  其中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是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该疫苗于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12日启动了二期临床试验。4月25日,陈薇院士透露:二期临床实验的508个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现在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5月揭盲。

  全球首个进入二期临床的新冠灭活疫苗也在中国:4月24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进入二期临床研究。

  全球首个进入二期临床的mRNA疫苗在美国:5月7日,莫德纳公司宣称其mRNA疫苗已获批启动二期临床试验,计划在今夏启动三期临床试验,在明年获得生产销售许可。

  最乐观时间点:今年9月

  那么,最乐观情况下,疫苗最快在什么时候可以投入紧急使用?目前信息是:今年9月。

  在临床试验这一阶段,大多数疫苗研发团队都从小规模试验开始。而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因为此前已经在类似的疫苗接种试验中证明了这种疫苗的安全性,一期临床试验就开启了1100人的规模,5月即将开始第二期和第三期联合试验,涉及5000人,同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英国牛津大学疫苗学教授莎拉·吉尔伯特(Sarah Gilbert)说:“如果得到监管机构的紧急批准,并最终验证疫苗是有效的,那么在9月份第一批数百万剂的疫苗就能生产出来。”

  辉瑞和德国制药公司BioNTech宣布,他们的新冠病毒疫苗5月4日起在美国开始人体测试,如果试验成功,该疫苗最早将能于9月做好在美国紧急使用的准备。

  “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最根本办法,不管哪个国家做出来疫苗,都不能供应全世界。这需要互相学习,且做出来后取长补短,可能要有很多厂家来生产,才能够供应全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也曾表示,“中国的疫苗发展非常快,不会比美国差多少。美国据说9月就可以用在人身上,中国也在赛跑,估计前后不会差多少。”

  疫苗研发,五条路线在进军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疫苗研发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虽然最乐观的估计是今年9月就有疫苗能获得应急使用,但失败的可能性也不小,所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种技术路线并进才是多保险方案。那么,新冠疫苗研发有哪些技术路线?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疫情发生之初,科研攻关组就将疫苗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为了更大限度的提升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在梳理分析不同的技术基础和可能性之后,科研攻关组布局了病毒的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这样五条技术路线。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