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青年接好下一棒

2020-06-06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苗族姑娘杨昌芹“做了很多90后没有做过的事”。她摆过地摊、刷过盘子、干过农活,后来学习竹编工艺,成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曾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的她,正带领乡亲一起甩掉“穷帽子”。

 

  在赤水,山间遍植的翠竹绿如涛海,竹加工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法宝。2012年,杨昌芹成立竹艺公司,通过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方式,杨昌芹的公司利益联结177户贫困户,已分红近10万元。在她的影响下,周边村民发展竹编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上千人就业。

  这片土地渴求青年创业者。今年“五四”之际,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致全省青年的一封信中提到,今年是撕下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历史性年份,希望青春之花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绚丽绽放。

  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同时也是“老龄村”“空心村”,年轻的血液是稀缺的,如何让青年愿意回来,为山乡注入活力,让脱贫后的村庄能够持续“造血”,成为摆在这些地区面前的难题。

  从脱贫到振兴,乡村需要青年接力

  “农村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书记陶勋花说。即使在全国两会期间,她也远程指挥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岷江村是花木之乡,可这两年花卉苗木价格上不去,村子转变思路,依托生态底子好、背靠成都和都江堰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受疫情影响,许多城市居民选择就近到周边观光旅游。

  “今年民宿的收益比去年增长了不少,很多订单都订到了8月。”陶勋花说,因为年轻人的参与,村里才更有活力。他们请大学生来当民宿管家,培训村民学习插花、礼仪甚至英语。他们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开发出乡村的“108种玩法”,比如带小朋友认草药、泡药澡、做盆景、制作桂花香包。

  传统行业也盼望着年轻面孔。“对非遗来说,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说,年轻人大胆的想法与老一辈的经验碰撞,才能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2018年,28岁的杨昌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代表通道”上向世界展示了竹编工艺杯。今年,她带来竹编旗袍和竹编画,小小的竹子变出越来越多的花样。

  杨昌芹文化程度不高,现在每年都去上海等城市的高校学习美术设计课程,她还在家乡成立产学研基地,把培训班建到乡村,吸纳177名本地农民加入到竹编行列,尤其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年轻人对家乡有情怀,要由他们来接上乡村振兴这一棒。”

  杨昌芹说,非遗产业扎根的土壤在农村,但是现在的非遗特别需要既能销售、又能创新,还能把传统手艺和生活审美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但在2018年前,全国从事非遗产业的90后屈指可数。

  年轻“打工仔”的新机遇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年轻人向外流动的路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黄东兵说,贵州每年有300多万劳动者到外省务工,浙江、广东是两大目的地。但现在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特别是对外出口订单的减少,劳动岗位也变少了,一些以前在外务工的人员现在又回到家乡。“这对贵州来说,是危,也是机”。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如何让年轻劳动力愿意扎根农村、发挥作用?

  这几年,四川广元一直在鼓励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对他们实施“三免一补两救助”资助政策,结业后创业的青年,还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该市组织2378名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每年组织近3万名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邹自景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他告诉记者,“这项政策有力推动了贫困家庭增收致富和就业创业能力”。

  乡村新政吸引大学生回流

  黄东兵认为,贵州脱贫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产生了新问题,比如188万人易地搬迁后的文化传承、公共服务如何来做?新产业新业态、新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都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后脱贫”时代,脱贫成绩如何巩固?脱贫攻坚以后,乡村振兴要怎么接续?这些都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有热情、有抱负、有才能的年轻人投入其中。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融水县县长马空说,政府要提供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才能让大学生在其中找到就业创业的机会。这几年,融水县经过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已基本完善,接下来,关键要打造好软环境,从政策层面创新,根据实际需要招录各类人才,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