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家属预约探视 养老机构续写“零感染”

2020-06-12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家属预约探视 养老机构续写“零感染”

 家属预约探视 养老机构续写“零感染”

  【现实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养老机构开放探视后如何保障老人健康

  【应对策略】继续提倡家属同老年人之间多利用视频、电话等方式联系,确需到访探视的家属,按要求做好各项防控措施,设置预约探视流程和家属探视区等

  北京市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社会福利机构从1月27日起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历经百余天之后,于5月18日恢复探视。这期间,全市5万多名入住老人及全体工作人员实现“零感染”。

  目前,各养老机构在继续坚持从严、从细封闭管理的前提下,按要求单独辟出返院、新入院老年人的隔离区;设置预约探视流程和家属探视区,将在满足家属探视、老人返院、员工通勤返岗需求的同时续写“零感染”。

  想探视先预约

  养老机构辟出单独区域

  扫描健康码、量体温、酒精消毒、登记信息……在通州区静心养老照料中心,前来探视弟弟的王来英老人完成一系列入门流程后,终于在探视区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人。疫情发生之后,王来英担心弟弟的身体情况,还是经常来探望,但是只能隔着大铁门远远看着,话都说不上一句。

  新冠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养老机构经历了数月的全封闭管理期,家属和住院老人之间只能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联系。5月18日,北京市养老机构如约重启探视。

  得知消息后,王来英马上通过微信联系了院长。与以往探视不同的是,家属探视区域和机构内老人生活区域被分隔开,贴上了醒目的标识。家属需要通过线上预约、后台审核、预约成功、微信通知等相关程序后,才能前往探视区探望老人。这一次,王来英近距离看到了弟弟,她惦念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在北京金手杖养老公寓的金色大厅一层,两排圆桌依次排开,走完流程被获许进入探视区域的儿女、孙辈们开心地和老人团聚在一起。虽然戴着口罩,亲人们还是忍不住蹭蹭脸颊、握住双手,或者合影留念。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了手套、口罩、消毒用品等防护用品,以防探访家属佩戴不全,每天预计接待30位老人的家属前来探访。

  还有一些特殊的老人并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亦庄养老照料中心的舒先生85岁了,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么久了,他们不让你们来看我,也不让我出去。”开放探视后,见到许久未见的女儿,舒老一遍遍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女儿拉着他的手,像哄小孩一样解释着“外边的病毒”。老人似懂非懂,但目光一直停留在女儿身上。

  进门探望重度失能老人

  家属须全程穿戴隔离衣

  虽然家属可以探视老人了,但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并不意味着紧绷的弦可以松一松了。工作人员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需要在“幕后”做更多的工作。

  静心养老照料中心院长李佩泽介绍,目前院内入住老人33位,平均年龄85岁,60%都是失智失能的卧床老人。从年初到现在,大部分家属已3个多月没见到老人了。目前,养老照料中心已制定预约探视规定,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咱们探访需要电话或者网上预约。探视时间是早上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5点,探视时长为40分钟,每个家庭可以一次性来两名家属,在固定区域探视,不允许进入长者房间。”李佩泽说,开放探视后,中心每天至少两次紫外线消毒,并用84消毒液擦拭,同时做好进出人员消毒管理。

  李佩泽表示,虽然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未取得全面胜利前,为保护老人的身体健康,仍需要严格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请广大家属给予理解和支持。

  通州区永顺敬老院对于家属探视,也采取提前预约、限时限人数的形式。开放预约后,不少希望早点见到老人的家属一大早就在院门口张望。“家属急切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根据规定,家属只能在门口等,这是为避免同一时间段院内人员聚集。”工作人员表示。

  到预约时间后,家属需要扫健康码、测体温、登记信息、进行全身消毒并签订承诺书,才能和老人“限时”见面。其间须全程戴口罩,且不能进入老人生活区域。对于行动比较方便的老人,带到公共区域和家属交流。对于重度失能等不便移动的老人,探视人员可在探视要求基础上全程穿戴隔离衣、脚套,在工作人员的导引下,进入老人房间探视。

  民政部门表示,目前疫情风险仍没有解除,防控工作尚未结束,仍继续提倡家属同老年人之间多利用视频、电话等方式联系,确需到访探视的家属,应按要求做好各项防控措施,遵循“手消毒、戴口罩、示绿码”“脚套手套隔离衣”“限时限地限路线”“进入探访三不沾”的探视“口诀”,以及“七进八不进”原则等。

  15天内参加过聚会等八类人

  不得进入养老机构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武汉“封城”简史

武汉“封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