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布姓氏性别年龄到只提地点不提人,流调报告为何这样变?
“只提地点不提人”——近日,上海在疫情信息发布上的这一变化广受好评。通报中隐去了三名确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也没有公布过细的活动轨迹。截至目前,已有至少五个地方效仿了这一做法。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总体来看,随着疫情发展,各地政府发布的流调报告从最初只有基本统计数据,到公布确诊患者的性别、年龄、曾乘坐的交通工具、去过的公共场所(精确到具体时间)、出行目的等详细个人信息,转变成了现在的 “只提地点不提人”。
对于确诊患者和密接者来说,这无疑是个非常好的转变。此前,各地频频发生确诊患者和密接者个人信息泄露,被骚扰甚至网暴的事件,流调报告信息过于详细就是原因之一。多位专家表示,上海的流调报告形式保护了患者的个人隐私,值得提倡。还有专家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
流调轨迹公布:早期聚焦超级传播者 中后期聚焦确诊患者
1月23日,上海公布的流调报告广受好评。报告中,三名确诊病例没有被公布姓氏,而是以病例1、病例2、病例3代称,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也被隐去;同时,报告也没有单独公布每个人的行动轨迹,只是列举了三名病例涉及的公共场所。
上海为何在此时选择“只提地点不提人”?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接受央视新闻周刊采访时称,流调报告的公布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疫情初期各地公布的流调信息都很详细,如果上海在当时选择只提地点不提人,公众可能会因此给专业机构施压。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主张这么做,因为公布详细的细节,你知道这个人是男的女的,对任何人都没有意义。在发现病例后,我们疾控中心都会对他涉及到的公共场所做终末消毒,也就是说你再公布他是哪里的,你知道他什么职业,对疫情控制都没有意义。” 吴凡称。
此外,吴凡还表示,流调报告公布过于详细还会为后期的流调工作带来负反应。“后续再有确诊病例,他害怕,为了不让你对我的家庭生活家人有更多的影响,他不告诉你(个人信息)。其实(对疫情防控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总体来看,随着疫情发展,各地政府发布的流调报告从最初只有基本统计数据,到确诊患者的性别、年龄、曾乘坐的交通工具、去过的公共场所(精确到具体时间)、出行目的等详细个人信息,再到现在的 “只提地点不提人”。
在疫情早期,新增病例数较多的地区公布的信息以新增确诊病例数等基本数据为主,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公开个别“超级传播者”的行动轨迹。
以疫情早期确诊患者数量最多的湖北省为例。2020年1月-2月,湖北省卫健委公布的疫情信息主要包括省内确诊病例总数、各地区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新增病亡数量及新增出院人数等基本数据。在2020年1月21日,时任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了一位“超级传播者”赵某的具体情况和行动轨迹。
此外,在疫情早期,部分新增病例数相对较少的地区除了会公布基本数据,还会公布当地确诊患者的行程轨迹,有些地方还隐去了患者姓氏,以病例编号来代替。如河南、云南等地在2020年2月公布患者行程轨迹时就以“第X号病例”来代替患者姓氏。
随着疫情逐渐受到控制,各地新增确诊病例数陆续归零。隐私护卫队发现,在疫情中后期,个别地区出现零散确诊病例,各地会选择公布所有确诊患者的轨迹信息。这些信息基本包括姓氏、性别、年龄、与其他确诊患者关系、住址、核酸检测结果、活动地点及出行目的等。
患者出行目的成“吃瓜”主要信息
前述详细的流调报告形式为何越来越“不受待见”,最终变成“只提地点不提人”?据报道,在上海更新流调报告前,已有多起新冠患者因流调报告公布的个人信息过于详细被过分关注甚至骚扰的事件。网友根据流调报告信息“吃瓜”、调侃患者的个人生活,已对部分患者造成困扰。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流调信息披露后,最易被网友“吃瓜”、调侃、热议的信息主要集中于患者的出行目的,除此之外,患者的职业、年龄、家庭住址及与其他确诊患者的关系等信息也常成为网友的谈资。
石家庄的两名患者就曾因出行目的及与确诊患者的关系被广泛热议。
1月11日-12日,石家庄卫健委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相继公布了两批共116例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每位患者的流调信息基本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确诊前14天到访过的地点及出行目的、核酸检测时间、核酸检测结果、收治医院等信息,部分患者的信息还包括与其他确诊患者的关系。
在这两批流调信息中,有两名患者的行程虽发布于不同日期,但因流调信息显示二人系夫妻关系,网友迅速将二人联系在一起。
隐私护卫队发现,两位患者的出行目的是网友此次“吃瓜”的主要内容。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北京海淀警方:踩踏圆明园遗迹的游客被行政拘
- 广东最高气温飙至38℃ 广州升级高温应急响应
- 广州增城派潭凉粉制作技艺:一株仙草香飘四方
- 重庆女子投诉民警后被派出所传唤父母被警棍击
- 台风、暴雨预警齐发 东南沿海严阵以待台风“灿
- 14日天宇有看点:水星迎东大距,海王星将冲日
- 福建莆田多措并举阻断疫情蔓延 累计已采集样本
- 湖北外卖小哥入读西财 与小8岁室友无代沟
- 浙江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Ⅰ级 多地停课
-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凯旋国际大厦火灾原因确定
- 01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德科技论坛
11月19日,第二届中德科技论坛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详细]
- 2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
- 3腾讯、爱奇艺修改庆余年
- 4做心肺复苏压断老太12根肋
- 510月26城二手房挂牌均价涨
- 6励志独臂少年加入东莞大
- 7顺丰或收购嘉里物流,布
- 8酒店安全引关注背后:有
- 9未成年人入住旅馆“五必
- 10全运会广东乒乓队公布参
- 11江西乐安一涉命案嫌疑人
- 12医美整容乱象调查:一场
- 13社区团购政策风向:遏制
- 14疫情期间,孕妇产检怎么做
- 15大象“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