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怀集标话:发音特别也称“豹话”,被感慨像另一世界来的

2021-07-16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从广东怀集南下,沿途群山耸立,道路蜿蜒曲折,忽见前路景色豁然开朗,直入便到诗洞镇辖地。

  世居于此的人们操持着与周边粤语、客家话迥异的语言,称父亲为“翁阻”,哥哥叫“阿章”,吃饭是“记沟”,水牛为“华下切”。这种特殊的“标话”被认定为“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一种独立的少数民族语言”,诗洞“讲标人”也成为少有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人群。

  昔日男女在林间劳作放声“山歌”,姐妹出嫁伴寝连日齐唱“哭嫁歌”,而今生活方式变迁歌哭声日渐稀落,标话也面临日趋“濒危”的窘境,唯有凝结其中的乡情和亲情还在延续。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诗洞镇,深入了解这门已近“濒危”的特色方言。

  汉族人讲的少数民族语言

  “七百余载属广西,八百多年隶广东”,《怀集县志》中记载的此句,暗示了当地的迁徙流变。偏居县城西南部的诗洞人,曾因生长于广东汉族地区,却与周边语言习俗不相通,一度对其族群身份产生焦虑。

广东怀集标话:发音特别也称“豹话”,被感慨像另一世界来的

当地民居。

  在诗洞镇文化站原站长徐文海家里,还保留有一份1983年手稿的复印件——《关于要求重新审定诗洞族籍问题的报告》。当年,当地各界人士组成“民族问题考察小组”,梳理诗洞历史地理沿革、婚嫁丧葬习俗,并奔赴多地调研周边地区生活文化习惯。

  “真好像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两相对照之下,考察小组感慨。他们录制下当年诗洞人的语言和民歌,连同报告呈交请求派出专家识别民族身份。

  “诗洞话”在书面文献中被称“标话”和“豹话”。徐文海告诉南都记者,1986年,怀集县人民政府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请求鉴别我县“豹话”地区民族成分的报告》。同年,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梁敏、张均如到怀集调查“豹话”,他们认为这是“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一种独立的少数民族语言“,因“豹话”名称不雅而统称“标话”。

  次年,使用“标话”的诗洞人被认定属汉族。徐文海的父亲曾在“民族问题考察小组”,他向南都记者回忆,还记得父亲讲起因为“搜集的资料不足,生活习惯被汉族同化”,不能定性为少数民族。自此,生活在诗洞的“讲标人”成为少有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人群。

  如今,诗洞镇常住人口5万余人,日常生活中仍通行标话。他们称父亲为“翁阻”,哥哥叫“阿章”,吃饭是“记沟”,水牛为“华下切”,这些特殊的读音和词汇与汉族语言相去甚远,外人几乎无法参透“讲标人”的语言秘密,而当地人为方便对外交流通常也会客家话和粤语。

广东怀集标话:发音特别也称“豹话”,被感慨像另一世界来的

诗洞镇万安村新修祠堂。

  诗洞镇人同姓聚居,即使异姓之间,认真向上追溯,也有亲缘关系。每家姓氏都建有供奉祖先的祠堂,逢年过节烧香祭祖是村民们心中的大事。徐文海向南都记者介绍,至今镇上还有历时500多年的祠堂和老屋,前年邻村钱氏祠堂翻新,族内后人纷纷解囊捐资,落成后连办三天庆典,子孙宗亲齐聚一堂,醒狮舞凤锣鼓奏鸣。

  同操标话族群连根,诗洞人之间更显亲密。每天,从镇政府办公室回家路上,徐文海习惯和沿街商铺乡邻说上两句,大家彼此熟悉寒暄问候,飘荡起阵阵亲切的乡音。

  出嫁前一个月结伴唱“哭嫁歌”

  在诗洞的“讲标人”,热爱唱民歌抒怀——依水唱南歌,林间唱山歌,贺新居唱茶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白事歌,世世代代,由生到死,喜庆丧吊,欢歌悲哭。

  在当地人看来,“哭嫁歌”最具代表性,用标话也称“吟书”。

  以往在诗洞镇,以老带新口传心授,女子到及笄之年,便会跟着唱出嫁歌。出嫁前一个月,姐妹每晚同床伴寝,日日齐唱哭嫁歌相送。出嫁当天,所有人将新娘围住,再次将一个月来的哭嫁歌从头至尾吟唱一遍。歌里既有对父母的感恩祝福,也有对拉婆的不解埋怨,众人即兴而唱,歌声催人泪下。

  徐文海记得,儿时母亲在国营林厂工作,一日天降大雨,女工无法上山,一班20多人在宿舍里,坐上通铺齐唱哭嫁歌,“唱着唱着就哭了。”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

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