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淡水鱼王”白鲟被指十年前功能性灭绝

2020-01-07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新京报讯(记者 刘名洋 周世玲)一篇认为“淡水鱼王”白鲟已功能性灭绝的论文,引发了对这一物种生存状态的关注。这篇论文认为,白鲟在2005-2010年时已经功能性灭绝。

 

对此,今天(1月3日)中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通过官方微博表示,2020年6月将更新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根据目前初步结果,白鲟的情况不太乐观。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

论文称白鲟功能性灭绝

2019年12月下旬,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论文,这篇论文认为中国特有的物种白鲟在2005-2010年已经功能性灭绝。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第一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辉。1月3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联系两位作者,未获回应。

这篇论文表示,2017至2018年的全流域调查,没有发现一个活的白鲟。论文认为,根据1981年至2003年间发现的白鲟数量,研究人员估计灭绝的时间是到2005年,不迟于2010年。

IUCN官方微博1月3日中午12时许发布消息,正在开展的亚欧鲟鱼类全面评估最终结果尚未发布,预计将在2020年6月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更新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并正式发布评估结果及相应的级别调整。根据目前初步的结果,白鲟的情况不太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是长江水系和我国近海特有的鱼类。此前的研究显示,2003年后,这一物种的踪迹再未被发现。

 

2003年后再未被发现

公开资料显示,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是长江水系和我国近海特有的鱼类。记录在案的最大标本总长度超过7米。它是一种掠食性鱼类,通常被认为是溯河鱼类。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恶化,其数量急剧下降。

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张明浩介绍,白鲟是在海里长大的洄游性鱼类,洄游是为了在淡水里产卵。人类活动包括航运、违章捕鱼等都会对其繁衍和生活产生影响,人工建成的建筑也会阻碍它的繁衍。

1988年,白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于2006年被IUCN列为严重濒危物种,但其数量的下降并没有逆转。张明浩解释说,当时对白鲟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资金、设备、科研人员也都没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2016年,危起伟和张辉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搜寻长江白鲟的论文,这篇论文显示,2002年12月和2003年1月分别在南京和南溪附近意外发现两头白鲟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观测报告。

在2018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危起伟表示,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周世玲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

欧美同学会举办第二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