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尚潮流 >

通讯:生活在森林“禁区”的狩猎民族:让中国“土著”文化从原始社会走向世界

2021-09-22北京新闻网编辑:北京新闻网浏览:


  中新网呼伦贝尔9月6日电 题:生活在森林“禁区”的狩猎民族:让中国“土著”文化从原始社会走向世界

  中新网记者 张玮

  “鄂伦春民族服饰首次登上国际时装周的T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传统游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森林狩猎文化。”鄂伦春文化时装秀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进行专场发布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委常委、政府常务副旗长阿江达冰如是向记者表达。

  5日,“山河·森语”中国鄂伦春文化时装秀亮相中国国际服装周,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的文化首次登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这支世代生活在中国北方原始森林里的少数民族,历经70年,从原始社会走向了世界。  

  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冬季最低温度逾-50°C。这里有一片高寒“禁区”,生活着人口仅8000余人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他们曾身骑骏马、手握猎枪,过着食肉衣皮、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生活。

  1951年,鄂伦春自治旗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958年,生活在大山里的狩猎民族下山定居,结束了历经千百年的游猎生活。1996年,鄂伦春族人放下猎枪,不再是传说中居无定所、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

  因世代游猎,鄂伦春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被誉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手艺精湛的鄂伦春匠人、能歌善舞的鄂伦春艺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新时代经济浪潮的推动中努力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53岁的白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赞达仁”(鄂伦春族民歌)的传承人,从山林中走来的她,从未想过自己能穿着本民族服饰、唱着“赞达仁”走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这说明我们的文化被世界关注了。”

  在白娟的眼中,族人们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都是在进行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纪实展演。“在文化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我们。”

  2018年,鄂伦春民族服饰亮相法国巴黎卢浮宫,首次在国外向世界展示中国狩猎文化。

  而本次的时装秀,设计师金景怡同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怀,从小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2014年起,她开始研究创新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致力于保护传统手工艺,创新传统民族服饰。

  金景怡对民族服饰的理解和创新有着新的想法:“把西方元素、中国传统手艺以及非遗手工艺和民族图腾图案完美结合到现代创新服饰当中,是一件值得被世界时尚界关注的事。”

  2022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主题是“原生动力”,鄂伦春时装秀以民族诞生、美好森林、走向文明的时间脉络为背景,在头戴现代改良“密哈塔”帽的白鹿仙子的带领下,缓缓揭开这支民族的神秘面纱……

  图腾、纹饰、桦树皮制作技艺、剪纸技艺等鄂伦春族传统技艺,结合法绣、珠绣、数码印花、手绘等现代手工艺技艺,每一件服饰上既保留着浓烈的民族气息,又不缺乏时尚和大气。

  金景怡说:“我希望探索‘将民族时尚化’的新机,展示出守护森林的鄂伦春族壮阔、神秘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而能激发更多力量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来。”

  鄂伦春自治旗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资料显示,目前,鄂伦春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鄂伦春狍皮制作技艺、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剪纸等先后被列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有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市、旗级非遗传承人46人。

  70年间,鄂伦春族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如今已然阔步迈向世界。

  在阿江达冰看来,通过这样的国际时尚T台,可以为鄂伦春文化与世界市场接轨探寻渠道,让古老的民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完)

(来源:北京新闻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

新型肺炎防控期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