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木雕艺人20年钻研技艺:盼多种工艺融合推动传承
30日,山西太原小店区刘家堡村,54岁的王全胜在工作室忙碌着,用手中的刻刀,一笔一笔细致刻画着木雕作品,房间内摆放着观音像等木雕作品。
2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全胜与木雕结缘。“本来我是准备去买一件木雕作品,但当我看见那些工艺品时,就被它们的造型、纹路吸引了,想学习木雕。”王全胜告诉记者,由于家里两位叔叔之前做过木匠,回来后的他,先跟着叔叔们学习木工,之后又去浙江东阳向专业的师傅们学习。
沉浸于木雕世界的王全胜,用20年时间沉淀和打磨,从一位民间工匠成长为传统木雕技艺传承人。一块普通的木块,经过选料、设计、打胚、雕刻等过程,在王全胜的手中,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我采用的是木雕清刀工艺,‘清刀’就是所有的雕刻都是用刀完成,不用砂纸打磨、抛光。”王全胜介绍,选料时选用的木头要足够硬,同时,这项技艺非常考验手艺人的刀法,完工后的作品更生动,有立体感。
想要制作出精美的清刀木雕作品,最难的就在于雕刻,“一刀也不能错”是王全胜对自己技艺的高度追求。“雕刻中,一旦刀刻得深了,哪怕是一点点,作品就被破坏了,整个步骤都要重做。”
普通的木块,经过选料、设计、打胚、雕刻等过程,在王全胜的手中,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王全胜供图
2020年底,王全胜入驻刘家堡村的非遗文化街,在这里,有剪纸、西华门舞狮、太原传统漆器、千层底布鞋等多项非遗项目。“平时我经常和其他非遗人交流,讨论彼此技艺的传承创新问题,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学习很方便。”王全胜说,目前,他正进行工艺融合的研究,将木雕清刀工艺和皮雕、玉雕、石雕等工艺结合起来,做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融合与创新是生命线。“工艺融合至关重要,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做出具有自己文化符号的东西。”王全胜希望,借助工艺融合,更好地传播木雕文化,带动更多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20年的生涯里,王全胜已制作了300余件清刀木雕作品,有时制作一件复杂的作品需数月之久,比如十八罗汉耗费了其3个多月时间。
谈及传承,王全胜说,现在也有一些感兴趣的学员向他学习木雕技艺,“会一直将木雕技艺传承下去,积极创新,把我们的文化越做越好,让更多人知道。”(完)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2021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将启
- 浙江衢州启幕2021南孔文化季:“让南孔文化重重
- 数字赋能 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
- 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将启 赖声川:再入戏剧之梦
- 寻找快速射电暴候选体:从5亿只“狗”里挑出几
- 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新园区 过去与未来交相辉
- 三星堆又出土神树!
- 美术界最早的党员韩乐然在龟兹故地的文化苦旅
- 光明日报发表李东东词作《百字令》祝贺人民出
- 中文专项考试有哪些?考什么?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