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盛京古韵”发新声
沈阳:“盛京古韵”发新声
本报记者 孙潜彤 通讯员 顾铖清
“一座城市的味道是什么?不是摩天楼,不是大广场宽马路,是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没有个性、失去味道的城市也就丢掉了魅力。”今年初,沈阳市人代会上一位代表的发言引起了共鸣。
盛京是沈阳在清朝的“别名”。建城已有2300年的沈阳古韵犹存。保存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是国内仅存的两大故宫建筑群之一。在其周边有89处历史老建筑,文物古迹遗址57处,历史街巷67条,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古城需要被世人了解,我们先要把文化的大门‘敞开’。”沈阳市人大代表姜秀婉和100多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工作的议案》。
盛京皇城栖身于沈阳核心地带沈河区,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形成最早、遗存最多的历史文化街区,超过一半是不可移动文物。不能动,却要改,怎么办?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沈河区委书记王心宇认为,改造的前提是保护、传承、发展。沈阳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整体改造规划设计,明确了风貌传承、功能提升、景观成网、服务升级及交通优化等规划布局。
“地上修旧如旧,地下整饬一新。”改造由表及里,沈河区先期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了吉顺丝纺等8家历史建筑的立面修缮。从修缮老建筑、复原特色胡同,到地下管网翻新,沈河区尊重历史建筑原貌,并基于不改变原结构、不做非文化项目、不做私人会所用途的原则下运营。同时,着意植入文化业态,引导老字号、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在此聚集,将皇城周边纳入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近日,沈河区集中启动了盛京皇城改造等项目,总投资达9.1亿元。包括盛京皇城导视导向系统、线杆入地,怀远门和抚近门修缮,复建成亲、肃亲、睿亲“三王府”和都城隍庙,引进文博展览、文化休闲等新业态。同时,充分利用中街地区“老建筑、老胡同、老字号、老故事”等特色资源,打造“清文化、民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购物时尚”5条特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盛京皇城夜经济,充分展现皇城作为“沈阳之根、沈阳之魂”的独特魅力。
内外兼修方为美。沈河区委宣传部部长张玲说,商业是体,文化是魂,要讲好皇城故事,展示文化自信。盛京皇城现已形成美食、文创集市、休闲演艺等各具特色的6条主题胡同,涌现出一批数字动漫、文化创意、文物博览、非遗展示等网红打卡地。
拆除违建,剥离芜杂,一个个曾被私搭乱建遮蔽的历史建筑芳华再现。在沈阳故宫附近住了40多年的彭瑞莲每天都绕着皇城根儿走一走。她觉得盛京皇城改造最受益的就是老百姓。由平房搬进楼房,眼看着老旧小区变花园,盛京皇城变成了不夜城,彭瑞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沈河区将用3年时间,把盛京皇城建设成为辽宁省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辽宁省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5A级景区。”沈河区区长林宇航说。
上一篇: 镜映乾坤 述说中国古代铜镜中的历史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京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北京新闻网,http://www.hzmskj.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专题展览在抗战馆举办
- 河北固安一工地发现辽代墓葬 内存壁画
- 这个暑期,屏幕上的“正能量”刷出超强“存在
- 铭记与传承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演
- 北京将举办百余场公益音乐演出 辐射人群预计超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 擦亮羊城红色文化
-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解码新晋世界遗
- 北京时装周本月15日启幕 近百场活动呈现“时尚
- 重走山东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传承凸显活态 更待
- 46场演出12次讲座6个夏令营 “打开艺术之门-20
- 01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应对人性过于苛责 要弥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中国人的心。...[详细]
- 2 作家蒋方舟:非常时期不
- 3 儿童文学要有精神底色—
- 4 “云复工”、 “云签约”
- 5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
- 6 作家沈大成:笔下世界像
- 7 演出按下暂停键 文艺院团
- 8 新晋普里兹克奖得主:构
- 9 毕淑敏:我希望,《花冠
- 10 “会飞的房子”书画大赛
- 11 没有颜料管 就不会有印象
- 12 毕布罗斯:现代文明的重
- 13 借助新媒体推广非遗闽剧
- 14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
- 15乘风破浪一壶酒,让我一